斷手流血而死。
彼王遂獨修舍利殿。
及年二十,甯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
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
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數十日,看之。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
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複雜,遂緻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
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系一定之理,斷不緻或有虛妄。
然于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
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
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
适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衆生,當久堕惡道。
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
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
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
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
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
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謂戒賢非得道高僧。
或将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
無善根人,遂退道心。
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複如是起邪見心。
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43頁 複周頌堯居士書)
【194】怎樣理解孔子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之說?
●人積善與積不善,因也;餘慶與餘殃,則果矣。
又既有餘慶餘殃,豈無本慶本殃。
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于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
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
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約世法論,何獨不然。
故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夫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則果矣。
又既有餘慶餘殃,豈無本慶本殃。
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于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
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5頁 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錄序)
【195】學佛法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因果是以身謗法嗎?
●此種人雖聰明學佛法,但因執理廢事,不修因果,為偏邪狂妄之人。
究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
故為以身謗法,罪過無量。
學佛之人應深信因果,理事并修。
縱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對佛天,不敢稍萌惡念。
今之聰明人,雖學佛法,以未親近具眼善知識,率皆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與因果。
既撥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
所以每有才高等輩,詞驚鬼神,究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
其病根皆由撥事修因果之所緻也。
俾上智者徒生憐愍,下愚者依樣妄為。
所謂以身謗法,罪過無量。
《法苑珠林》一書,(一百卷,常州天甯寺訂作三十本,蘇州瑪瑙經房訂作廿四本,瑪瑙經房闆殘傷模糊,天甯寺闆系新刻。
)詳談因果,理事并進,事迹報應,曆曆分明,閱之令人不寒而栗。
縱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對佛天,不敢稍萌惡念。
上中下根,皆蒙利益。
斷不至錯認路頭,執理廢事,歸于偏邪狂妄之弊。
夢東所謂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
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此理勢所必然也。
夢東此語,乃千古不刊之至論,亦徒逞狂慧者之頂門針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9頁 複鄧伯誠居士書一)
【196】為什麼說佛法包括所有世間經世之道?三世因果,生死輪回何以深則見深,淺則見淺?
●舉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鹹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
世間聖人,唯令人盡義盡分。
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
倘知善惡報應,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等法,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
佛法雖屬出世之法,所有世間經世之道,悉皆包括無遺。
舉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鹹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
世間聖人,唯令人盡義盡分。
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
盡義盡分,隻能教其上智。
若禀性頑劣,則不是僞為,便是故悖⑴。
倘知善惡報應,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
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⑵。
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極點。
競倡新法,廢棄舊章。
雖父子夫婦之倫,尚欲推翻,況其小焉者乎。
以故天災人禍,相繼降作。
國運危岌,民不聊生。
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為挽救,普勸悉皆研究佛學。
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由一傳十,由十傳百,至千至萬,靡然風從。
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此實治亂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輪也。
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為訓,雖聖賢齊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若不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縱天姿高上,亦難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24頁 學佛淺說序)
【197】有人見為善而得禍,便說善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