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作惡而得福,便說惡不可戒。
遇到如此愚人應如何勸教?
●如此愚人當以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為其詳細剖明,報應事迹,為其揭示,以警其操行,束其身心。
須知禍福之來,有近有遠,遲早不定。
近則人俱得見;遠則或隔生隔若幹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
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
見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可戒。
不知禍福之來,有近有遠,遲早不定。
近則人俱得見;遠則或隔生隔若幹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今設一喻,以期易知。
作善作惡,如種谷然。
其人雖善,以前生所作不能無過,故今日所受不能無逆。
今生之身,名為報身。
以今生之為男為女,或好或醜,以及壽、夭,貧、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為所感之報,故名此身為報身。
謂其為前世所作之果報之身,以前世之因,為今生之果。
今生雖善,前世之業重,不能即得其為善之報,而先得其前世之惡報。
如人去年未種谷,今年雖勤勞耕種于未收獲之前,亦不免于無糧。
此無糧,非因今年之勤勞而無也。
今年之無糧,乃去年不下種所緻。
今年既勤耕種,則收獲後及明年則有糧矣。
為惡之人,尚未受禍,以有餘福未盡。
如人去年勤耕種,今年不耕種,而仍不至饑餓,乃去年之所餘。
吃完,則今年未種,将無所食矣。
須知善人得惡報,使不為善,其惡報當更甚。
由作善,而惡報随之減輕。
惡人得善報,使不為惡,其善果當更大。
由作惡,善報亦随之減輕。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60頁 複楊宗慎居士書)
【198】世之愚人诮謗念佛人為生死預修為癡,而以己之肆志縱情、恣行淫殺為有福、為有智。
遇此種人應如何對待?
●此種愚人不知因果。
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
念佛人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诮謗,我總了無疑慮。
要以佛所說為依歸,決不以此種愚人所說者為根據。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預備,不緻臨時失措。
而于關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預修,且以人之預修者為癡,而以己之肆志縱情,恣行淫殺,為有福,為有智。
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诮謗,我總了無疑慮。
若聞人诮謗,便生退心,此種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淺所緻。
不以佛所說者為依歸,而以愚夫愚婦所說者為根據。
固當長在生死輪回中,永受三途之苦。
而欲得人天之身尚難,況了生死超凡入聖,以至成佛之大利益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61頁 複楊宗慎居士書)
【199】世出世間聖人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有什麼後果?
●通宗通教之後,尚或有錯因果事。
因果一錯,則堕落有分,超升無由矣。
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
如來成正覺,衆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
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則通宗通教之後,尚或有錯因果事。
因果一錯,則堕落有分,超升無由矣。
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
如來成正覺,衆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而凡夫心量小,凡經中所說之大因果處,或領會不及。
當以世間淺近者,為入勝之方便。
如《文昌陰骘文》,《太上感應篇》等,(感應篇,上海中華書局有感應篇彙編,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佳,有二本。
)俾熟讀而詳審以行之。
則人人可以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6頁 複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200】人多有外彰善相,實則暗存惡心以行惡事,以為人不知鬼不覺。
何以解釋?
●須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及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
我心随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
故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所以稍知因果報應者,則舉心動念,皆有所畏懼,而不敢肆縱。
盡義盡分之語,隻能教于上智,不能制其下愚。
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
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乎。
又不知因果,多有外彰善相,實則暗存惡心,以行惡事。
意謂人既不知,有何妨礙。
不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及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
我心随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
故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99頁 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201】人死之後則告了脫,并無善惡果報之說,這樣認為對嗎?
●此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
須知人死之後,神識不滅。
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則樂于為善。
若不知神識不滅,則任意縱欲,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
此種極惡逆之作為,皆斷滅邪見所緻之結果。
人人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然此尚非究竟法。
何為究竟法,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脫死,并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則國運可轉,災難可消。
蓋今日之災難,皆大家共業所招。
如人人念佛行善,則共業可轉,而劫運可消。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惡事,來世定得惡果。
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善事,來世定得善果。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書》曰:“作善,降之百祥。
作不善,降之百殃。
”其理與吾佛所講因果正同。
所謂餘者,乃正報之餘,非正報也。
本人來生後世所享受者,乃所謂本慶本殃也。
餘報乃在其子孫,餘慶餘殃,皆其祖父所積而成者也。
世人不知因果,常謂人死後,則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