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背東向西,舍穢取淨,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當必一超直入如來地,不複在此世界中,長受生死輪回之苦矣。
既是志同道合,何妨助其勸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13頁 初機淨業指南序)
【548】《阿彌陀經直解》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阿彌陀經直解》取《要解》等注之義,以顯淺之語言述之,兼附淨土種種疑問。
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謂誠且摯矣。
《阿彌陀經》,言簡義周,易于受持,故古人列為日誦,欲其家喻戶曉,鹹沐法澤也。
由是諸善知識,各為注釋,若揭日月于中天,固已無義不顯,無機不攝矣。
但初機之人,或以文深義奧,難于領會。
王顯江居士,特為作一方便,取《要解》等注之義,以顯淺之語言述之,名為直解,兼附淨土種種疑問。
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謂誠且摯矣。
顯蔭法師序之,欲令一切同人,各生真信,老實念佛。
因命光再序,遂書此以告閱者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66頁 阿彌陀經直解序)
【549】《淨土釋疑》是一本什麼書?
●《淨土釋疑》共五十七篇,詞約而精,理深而著。
令閱者無疑不釋,有義鹹服。
從茲欲不生信發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渭漁居士林師尚者,宿根深厚,笃修淨業,殚精研究,曆有年所。
拟欲普引同人,悉生淨土,故于淨土經論著述中,摘其要義,湊集成文。
若集腋以成裘⑴,猶采花而作蜜。
确對時機,特申妙辯。
共成五十七篇,名為《淨土釋疑》。
詞約而精,理深而著。
俾閱者無疑不釋,有義鹹服,從茲欲不生信發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然居士既能集前人之單詞隻句,一節一段,複用己意,纂集成文,何不直用己文而為發揮?蓋欲閱者知此所說,皆有所出,雖是己所纂集,實為經論語錄,及諸著述中,佛菩薩祖師諸善知識之所說。
其入人深而感人切,比專用己語,當不啻相倍蓰⑵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90頁 淨土釋疑序)
【550】《淨土聖賢錄》是一本什麼書?
●《淨土聖賢錄》輯錄往生淨土諸傳近千餘人。
首彌陀,以示立此法門之教主。
次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以示闡此法門之聖衆。
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類,以示往生淨土之四衆。
其間若聖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來大誓願海,以漸證夫常寂光樂。
觀此,知淨土法門,猶如大海,普納衆流,亦如太虛,遍含萬象。
盡法界衆生,無一人不攝其中,盡法界諸法,皆由此得其實際。
以其為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别法門,三世諸佛之總持要道故也。
清乾隆間,彭際清居士,饬⑶其侄希涑,輯錄往生淨土諸傳。
首彌陀,以示立此法門之教主。
次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以示闡此法門之聖衆。
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類,以示往生淨土之四衆。
共五百餘人,名曰《淨土聖賢錄》,是為初編。
其間若聖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來大誓願海,以漸證夫常寂光樂。
觀此,知淨土法門,猶如大海,普納衆流,亦如太虛,遍含萬象。
盡法界衆生,無一人不攝其中,盡法界諸法,皆由此得其實際。
以其為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别法門,三世諸佛之總持要道故也。
至道光末,蓮歸居士胡珽,輯乾隆後之往生者,得百數十人,名為《淨土聖賢錄續編》。
鹹同之際,兵劫彌漫,提倡者少,稍形寂寥⑴。
近來世道人心,愈趨愈下,凡具通方眼,存救世心者,莫不提倡因果報應,信願念佛之法,具正知見者,無不靡然風從。
故數十年來,又輯二百餘人,名為《淨土聖賢錄三編》。
此稿乃德森師所輯,今已排竣,故為叙其緣起。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82頁 淨土聖賢錄序)
【551】《生西金鑒》是一本什麼書?
●《生西金鑒》是在《淨土聖賢錄》正續錄中,略錄事迹顯著者二百餘條,并附之以贊。
實為迷背家鄉者作指南,為不識自己者作寶鑒也。
二林居士,取佛菩薩立法度生之因緣,與曆代古德僧尼王臣士女,下及物類,念佛往生之事迹,兼錄其宏揚淨土之切要言句,以成一帙,名為《淨土聖賢錄》。
蓮歸居士,又為續錄,皆所以為迷背家鄉者作指南,為不識自己者作寶鑒也。
但以卷帙浩繁,不利初機,對凫居士欲令初機易生信向,于彼正續錄中,略錄事迹顯著者,二百餘條,附之以贊,名曰《生西金鑒》。
冀閱者鑒古而懷景仰,詠歎而悉興起焉,其意固甚深且遠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9頁 生西金鑒序)
【552】《阿彌陀經白話解釋》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此書是黃智海居士,取《疏鈔》,《要解》之義,以白話解釋之,使初機淨土學人亦得了知經義。
黃智海居士,利人心切,取《疏鈔》,《要解》之義,以白話解釋之,俾彼稍識字者,亦得了知經義。
由是更加精進,竭誠修持,并以轉化有緣,則現生身心清淨,優入聖賢之域,臨終感應道交,直登極樂之邦。
其為利益,莫能名焉,爰書大義,以貢閱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85頁 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553】《信願念佛決定往生淺說》是一本什麼書?
●古德所說經論,皆文深義奧,初機不易領會。
童蓮國居士乃宗其義意,而以淺近之語言出之,因名之為淺說。
童蓮國居士,欲令同人,同生正信,同發切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以古德所說,率皆文深義奧,初機不易領會,乃宗其義意,而以淺近之語言出之,因名之為淺說。
須知能說之文雖淺,所說之法,乃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之無上甚深第一法門也。
閱者倘不以淺近忽略而依行之,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為極樂之嘉賓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22頁 信願念佛決定往生淺說跋)
【554】唐飛錫法師《念佛三昧寶王論》的内容是什麼?
●《念佛三昧寶王論》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圓念三世諸佛。
雖圓念三世諸佛,而必專緻力于阿彌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即此念佛之心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無時不相契合也。
唐飛錫法師,駐錫終南紫閣山草堂寺,大宏淨化。
特撰《念佛三昧寶王論》,令一切四衆,圓念三世佛,專注于西方阿彌陀佛。
以若不念未來佛,則不能發大菩提心,折伏慢幢⑴,于一切境,猶有凡聖情見,何由圓離四相,徹證一真。
若見一切衆生皆是佛,其心白無凡聖情見可得,方得究竟斷除煩惱,究竟圓證白心也。
若不圓念過現諸佛,則其念阿彌陀佛之心,或有拘局,不能圓滿普遍。
故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圓念三世諸佛,雖圓念三世諸佛,而必專緻力于阿彌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即此念佛之心,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無時不相契合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57頁 念佛三昧寶王論疏序)
【555】《阿彌陀佛聖典》是一本什麼書?
●《阿彌陀佛聖典》節錄諸經論,闡揚念佛諸義,章分十門,理暢一行,可為修淨業者之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