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并于一切法中,見其法法圓妙,不至無所适從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92頁 複郦隐叟書)
【586】印祖為什麼向念佛人極力推薦《印光法師文鈔》?
●欲得佛法實益,當從要處着手。
倘不知此義,泛濫研窮,隻可作未來之善根,斷不能即生便得了脫。
光之《文鈔》,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經論中要義,以淺顯之語言,而表章發揮之。
若認作光說,便失卻來源矣。
千祈守分,按光《文鈔》所說而行,勿入此種黨派中則不負宿世善根。
此日皈依矣,今為汝取法名為慧擴。
汝果能本我所說而行,并以勸家中父母兄弟等,外面鄉黨朋友等,令彼同依《文鈔》所說而行,庶可令此智慧,普遍流通于遐迩。
譬如一燈,燃百千萬億燈,俾光明遍照,而我此燈,仍不欠少。
若隻知為己,不願利人,則如一燈長隻一燈,究有何益。
是以貴以此義,擴充推廣也。
汝且勿謂光乃一粥飯僧,所說者何能受持奉行?欲學佛法,固有佛一代之經論在,唯令人依《文鈔》行,豈不是棄大海而寶守一漚⑴,翻成笑話。
須知欲得佛法實益,當從要處着手。
倘不知此義,泛濫研窮,隻可作未來之善根,斷不能即生便得了脫。
光之《文鈔》,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經論中要義,以淺顯之語言,而表章發揮之。
若認作光說,便失卻來源矣。
又現今各處不靖,當此時際,若不念佛念觀世音,則無所覆庇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4頁 複周大赉書)
***
⑴縷析條陳:一絲一絲地分析,一條一條地陳述。
絲與縷,都表示很微細的東西,這裡是表示詳盡、細緻地陳述的意思。
⑴蕪穢:本意是指田地荒廢,長滿野草,堆滿髒東西,自謙之辭,猶如前述之“蕪語”。
⑵幽溪法師:師諱傳燈,字無盡,衢州葉氏子。
少從進賢映庵禅師剃度,卓錫天台山幽溪高明寺。
嘗著《淨土生無生論》,以性具圓理,闡淨土法門。
⑶谛觀:約理性說,則名為谛,谛,即理。
約修持說,則名為觀,觀,即修也。
⑷三疏:指蓮池大師所著的《阿彌陀經疏鈔》,幽溪法師所著的《彌陀略解圓中鈔》和蕅益大師所著的《阿彌陀經要解》。
⑴阃奧:亦作“阃隩”(音遇)、“壺奧”,本意是指内室深處,後引伸為比喻精微深奧的境界。
⑵三心:《觀無量壽佛經》說“上品上生者,若有衆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
⑶四德:常、樂、我、淨。
⑷玄猷:微妙不可思議的出世間聖道。
⑴端甫:黎端甫居士,江西豐城人,楊仁山居士弟子。
⑵鄙菲:謙辭,庸俗而微薄的意思。
⑴王生:清代人王耕心。
⑴西河:道綽禅師所住的玄中寺屬西河汶水之地,故後人又稱他為西河禅師
⑵長安:指善導大師。
⑴光前裕後:光宗耀祖于前,裕澤遺惠于後。
⑵繩武:全稱“繩其祖武”,繼承文人學士的高雅家風,遵循前輩祖先的遺訓,光大先人的偉業。
繩:這裡有遵循、繼續的意思。
武:祖武,是指先人的遺迹、法則、規矩、事業;武,足迹。
⑶左券:券,本意是指契據:古代訂立契約的券,常分為左右兩聯,右券是契約責任方,而左券是契約的索要方,雙方各執一聯作為憑證,猶如現在的合同。
因為左券是索要方,有主動權,所以有成語如操左券、穩操勝券,表示事情有成功的把握。
⑷不啻:不僅僅,不隻是。
啻:書面用語,但、隻、僅之意。
⑸山垤:小山。
垤:小土堆。
⑹海潦:海水。
⑺衲:音納,本意是指縫補、補綴。
後指僧衣、僧人,因為僧徒之衣常由無數片碎布補綴而成,因以此為僧衣之代稱或僧徒自稱或代稱,如貧衲、老衲、衲子。
⑻弱冠入泮:二十歲就入了學宮。
男子二十,體猶未壯,故稱“弱”;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以示成人,故稱“冠”;“入泮”,入官方設立的學校。
⑴真诠:就是指真谛、真義,意思是對經典真實的诠釋。
⑵靖谧:安靜、安定、和順。
⑴伏犧:伏羲又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
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⑵淨如:清代徐槐廷居士,是徐蔚如居士的曾祖父,著有《彌陀疏鈔撷》。
⑴壺奧:壺,kǔn,宮中道路,引申指宮内。
阃奧,本指屋内深處,後用以比喻事理的精微深奧。
⑴撝謙:撝,huī,謙遜。
⑴黃公:即黃智海居士,法名涵之,民國佛教學者。
皈依印光大師,修持淨業,常于上海各地講解淨土諸經。
著有《初機淨業指南》,及《阿彌陀經》、《心經》、《觀無量壽佛經》、《朝暮課誦》等的白話解釋。
⑴集腋成裘:比喻積少成多,集衆力而成一事。
集,聚集;腋,是指狐狸腋下的毛皮;裘,毛皮大衣。
⑵倍蓰:謂數倍。
倍,一倍:蓰,xǐ,五倍。
⑶饬:chì,命令。
⑴稍形寂寥:稍為顯得有點空曠、寂靜的樣子。
寂寥:空曠、寂靜。
⑴折伏慢幢:就是破除“我慢”的意思。
折伏:折服、降伏的意思。
這是通過有力地論辯或是事實的證明,令人徹底信服,稱為“折服”。
慢幢:比喻驕傲、高慢之心,妄自尊大、崇高,簡直想要效法說法時高聳之法幢。
⑴芟正:删削訂正。
芟,shān,删。
⑴春回禹甸:春回神州大地。
語出《詩經·雅·谷風之什·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沿着延綿曲折的終南山前行,那都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後世因以禹甸,亦即大禹治水所經之地為中華神州大地之代稱。
⑵令蔔休咎:讓他占蔔吉兇。
休,吉;咎,兇。
⑴不徒暴殄天物:不僅僅白白浪費、糟蹋自然資源。
⑵烏黎巴皂:吳語,上海一帶土話,亦作烏裡八糟、烏泥糟據,就是亂哄哄、一團糟、污穢不堪的意思。
⑴狃:niǔ,因襲,拘泥。
⑵瑣屑:細碎的小事、唠叨的話語。
⑶無忝所生:不會辱沒這一生。
⑷郅治:大治。
⑴道學:儒家的道德學問。
也指理學。
⑵拘墟:拘于一隅,見聞不廣。
⑶勉旃:即勉之焉,共同勉力。
⑴三谛三觀:諸法實相之真理分為空、假、中三谛,觀此三谛之真理,就是所謂“三觀”,亦稱“三谛三觀”。
⑵窮子:這是《法華經·信解品》裡有名的譬喻故事,目的是為了說明衆生因為久遠流浪生死,苦痛不堪,心志下劣,不敢自認為佛子,不敢接受如來無量微妙殊勝家業,最後在佛力加持下,通過不斷地誘導,才認識到自己本來就是佛子,應當接受如來家業。
⑴剞劂:jījué,雕版刻書。
⑴恪:恭敬,謹慎。
⑴秦緩:戰國時著名神醫。
⑵扁鵲:戰國時著名神醫。
⑴裒集:輯錄。
裒,póu,聚。
⑴漚: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