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六 净土法门与深信因果

首頁
    才一藝,養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

    字為世間至寶,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賤者富貴,疾病者康甯。

    聖賢道脈,得之于千古,身家經營,遺之于子孫,莫不仗字之力。

    使世無字,則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與禽獸無異矣。

    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愛惜。

    竊見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能不現生折福折壽,來生無知無識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遺棄,而無形之字,更不可亵污遺棄。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若不措之躬行,則成亡八字矣。

    八字既亡,則生為衣冠禽獸,死堕三途惡道,可不哀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83頁 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文) *** ⑴因是種因,果是結果。

    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義。

    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

    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果。

     ⑴壅腫:亦稱“癰疽”,音yōngjū,簡稱“癰”,是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性炎症。

    壅:與“癰”通用,是指阻塞。

     ⑴博地凡夫:是指下賤的凡夫位。

    通常稱為薄地凡夫、薄地底下凡夫等。

     ⑵辄謂:辄,音zhé,總是、馬上之意;辄謂,總是說、馬上說。

     ⑶讵:音jù,豈、怎。

    如讵料,豈能料到、怎能料到? ⑷狂悖:狂妄自大,違背師長或道理的任性胡為。

     ⑴罄無不盡:又作“罄其所有”,意思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統統貢獻出來,一點也不剩。

    罄,音qìng,本意是指容器裡面空無一物。

     ⑵湊泊:湊合積聚、會合的意思。

    湊,聚合、會合的意思;泊,音bó,也是積聚的意思,因為湖泊為大水彙聚之地,故稱“泊”。

     ⑴稂莠:是指田間雜草,樣子很像谷子,通常把它作為惡草的通稱,用來比喻惡人、壞人,如,良莠不齊。

    稂莠,音lángyǒu,都是草名,即“狗尾巴草”。

     ⑵嘉穀:美好的、良好的五谷。

    嘉:這裡是指善、美,與“佳”通,如嘉謀、嘉賓、嘉肴。

    穀:音gǔ,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如五谷、谷物。

     ⑶凍餒:挨凍受餓。

    餒:音něi,這裡是指饑餓。

     ⑴稷契弼舜佐禹:稷契輔佐英主舜和大禹。

    弼,輔助、輔佐之意。

    稷與契是舜帝時候的輔佐大臣。

    稷,亦稱“棄”,是帝喾的長子,直接黃帝一系,賜姓姬氏,也就是後來周朝周武王姬發的祖先。

    契,他的職務是大司徒,是專管教育的。

     ⑴忤逆:違逆的意思,主要是指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不服從、不順從。

    忤,也寫作“牾”,音wǔ,有抵觸、違逆、不順從、沖突的意思。

     ⑵滅門戮族:把一家門全部殺絕,把同族人統統殺死。

    這是一種趕盡殺絕的極端措施,也是統治者對罪人的最大懲罰。

    戮,音lù,這裡是指殺害,如殺戮。

    族:通常是指宗族、家族,即具有同一姓氏的一族,稱為“族姓”,它是以婚姻和血統關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組織。

     ⑶掘墳夷墓:把墳墓裡的死屍及随葬品挖掘出來抛棄,然後把墳地鏟平。

    夷,這裡是動詞,弄平,如夷為平地。

     ⑷徒費束修聘金延師:白白浪費聘金來聘請老師。

    徒,白白地;束修,應作“束脩”,脩,就是指幹肉。

    本指古代諸侯大夫相饋贈的禮物,後指學生入學向教師緻送的禮物或酬金。

     ⑸嗣書香而繩祖武:繼承文人學士的高雅家風,遵循前輩祖先的遺訓,光大先人的偉業。

     ⑴鑿岩設砌:開鑿半山的岩石,建造登山的台階。

    設,鋪設、建造。

    砌,台階。

     ⑵聲勢赫奕:聲勢顯赫、氣派盛大的樣子。

    赫奕:顯赫、盛大的樣子。

     ⑴箕子之陳洪範:箕子,商代貴族,纣王之叔父,曾因谏纣王而被囚。

    周武王滅商後将其釋放,曾與他有過對話,箕子向他陳述九種治國大道,記在《尚書·洪範》裡。

    内容大緻是通過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德、三德、稽疑、庶征、五福等九大方面,後世稱為“九疇”(九類),闡述治國治民、富國強民的治國之道。

     ⑵向用五福,威用六極:見《尚書·周書·洪範》雲:“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

    ……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意思是周武王十三年,周武王去訪問原商朝貴族箕子,虛心向他請教富國強民的治國之道,箕子因此向武王陳述九大類方略,在第一段的末尾,說了一句“向用五福,威用六極”,意思是,用“五福”鼓勵人民,用“六極”警誡人民。

     ⑴瞽論:閉着眼睛說瞎話。

    瞽,音gǔ,本意是指瞎子,後也指妄論。

    《荀子·勸學》:“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不觀察對方的表情而與他交談,這就叫瞎論)。

    ” ⑴不是僞為,便是故悖:不是存心做作,就是故意違背。

     ⑵返澆還淳:背離輕薄、奸詐的社會風氣,回歸質樸、誠實的社會風氣。

     ⑴剉斫舂磨:地獄懲罰罪人的方法。

    剉,剉首;斫,用刀斧砍、斬;舂,用杵臼搗;磨,用石磨成粉。

     ⑵放僻邪侈:是指邪行。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對齊宣王所說之話:“苟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

    ” ⑴範文正:即範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字希文,号文正,江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慶曆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建議十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徭役。

    工于詩詞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有《範文正公集》。

     ⑴所費不赀:所費資金極多,難以維持。

    赀,音zī,本意是指漢代對未成年人所征的賦稅。

    引伸為資金、開銷、花費、維持,亦與“支”通,支出之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