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然,而常持念也。
如是則豈但有益于夫人,實則深有益于令郎等也。
凡人有病,可以藥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藥。
不可以藥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藥乎。
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藥。
此藥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
然人生世間,無論久暫,終有一死。
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歸之處,可不預為安頓乎?有力量者,自己預為安頓妥帖,則臨終固不須他人為之輔助。
然能輔助,則更為得力。
無力量者,當令家屬代為念佛,則必能提起正念,不緻恩愛牽纏,仍舊被愛情所縛,住此莫出也。
光之為此言者,非徒為令夫人計也。
以太夫人已經八十有三,雖閣下之德,足能延親之壽,而期頤⑷之後,終必有去世之一日。
恐閣下未能慮及于此,而猶複注意于醫藥,則為舍本逐末,益不能得。
而反将一心念佛,由忙碌于醫藥而成間斷,不能純一,則其損大矣。
故借夫人之病,預為閣下陳其盡心力于親之神識得所,以期閣下究竟能報親恩耳。
今将《陳了常之佛性助念發隐》附函寄來,雖文不雅馴,而意義有可取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38頁 複黃涵之居士書一)
【506】為什麼說念佛利益比誦經拜忏做水陸大多了?
●誦經拜忏做水陸往往會成有名無實。
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
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号,固已曆曆明明灌于心中。
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
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
至于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忏做水陸為事。
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
以念佛利益,多于誦經拜忏做水陸多多矣。
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
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
懶坯⑴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
拜忏做水陸,亦可例推。
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
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号,固已曆曆明明灌于心中。
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
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40頁 複黃涵之居士書一)
【507】如何為大病臨身,存亡莫保的老人助念?
●兒女眷屬輪班念佛,借此令盡孝思,令種善根。
此法無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議。
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業者,皆當以此告之。
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當常勸谕,令其信願念佛。
若令終日長念,或恐不能如是。
前者頗欲設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
鎮守使⑵王悅山,奉母來山,見其眷屬甚多,因得一絕妙之助念法。
已與彼略說之。
亦與彼說,當與閣下言之。
倘閣下能實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
閣下眷屬,兒輩則各有職業,固難常時依行。
若媳輩,則無事清閑。
女使輩若奶媽等,則無甚要事。
當令諸人,按鐘點日在太夫人旁,高聲念佛半點鐘。
過時換班,一日不斷佛聲。
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
如不能随,但令攝心谛聽。
則一日之中,常不離佛。
在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過當一回值⑴,或至兩回,亦隔許久時候。
彼等一無事事,借此令盡孝思,令種善根。
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離生死之緣。
從此以往,率以為常。
即太夫人壽過期頤,此法無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議。
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業者,皆當以此告之。
閣下政務多端,不能按定。
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則兒媳女使等,當更踴躍歡喜也。
光意謂如此而行,實為利便。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47頁 複黃涵之居士書四)
【508】念佛人如何辦喪事?
●當依佛法,令親神識得益為事,不可徒為哀毀,令存亡兩無所益。
接手書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勝傷歎。
雖然,汝等既知佛法,當依佛法,令親神識得益為事,不可徒為哀毀,令存亡兩無所益。
至于喪祭,通須用素,勿随俗轉。
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笑而已。
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
做佛事隻可念佛,勿做别佛事。
并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于汝母,于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
有财力,多做功德,若喪事用度無出,即以之辦喪事亦可,切勿硬撐架子,至有虧空,後來受窘,則不必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2頁 複周孟由昆弟書)
至于死後,切勿瞎張羅,開吊會親友。
即至親厚友來,必須用素,永斷酒肉。
喪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萬不可用酒肉。
喪中不用酒肉,儒家古禮如是,不獨佛教為然。
皇太子居喪,偷著吃酒,史官必書其事,以傳後世。
現在禮廢,居喪作樂殺生,當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