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來使近處的人高興。
近處的人高興就會來親近,遠方的人高興就會來歸附。
使近處的人來親近而遠方的人來歸附,這是孝子遵行的原則。
”
曾子行,晏子從于郊,曰:“嬰聞之:‘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财。
’嬰貧無财,請假于君子,贈吾子以言:乘輿之輪,太山之木也,示諸檃栝,三月五月,為帱革敝,而不反其常。
君子之檃栝,不可不謹也,慎之!蘭茞、稿本,漸于密醴,一佩易之。
正君漸于香酒,可讒而得也。
君子之所漸,不可不慎也。
”
【譯文】
曾子要走了,晏子跟着送到郊外,說:“晏嬰聽說過這樣的話:‘君子用言語贈送人,百姓用财物贈送人。
’我晏嬰貧窮沒有财物,請讓我冒充君子,拿話來贈送給您:馬車的輪子,原是泰山上的木頭,把它放置在整形器中,經過三五個月就做成了,那麼就是裹住車毂的皮革壞了,也不會恢複到它原來的形狀了。
君子對于正身的工具,不能不謹慎地對待啊,要慎重地對待它!蘭芷、稿本等香草,如果浸在蜂蜜和甜酒中,一經佩帶就要更換它。
正直的君主如果泡在香酒似的甜言蜜語中,也會被讒言俘虜。
君子對于所漸染的環境,不能不謹慎地對待啊。
”
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謂學問也。
和之璧,井裡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下寶。
子贛、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
【譯文】
人對于學習研究古代文獻典籍,就像玉對于琢磨一樣。
《詩》雲:“就像治骨磨象牙,就像雕玉磨石器。
”就是說的做學問啊。
卞和的玉璧,原是鄉裡固定門闩的楔形石塊,加工玉器的工匠雕琢了它,就成了天下的珍寶。
子貢、子路,原是淺陋的人,受到了文獻典籍的影響,遵從禮義,就成了天下屈指可數的名人。
學問不厭,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譯文】
學習請教不滿足,愛好文人不厭倦,這就是寶庫。
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
道遠,日益矣。
【譯文】
君子疑惑的就不說,還沒有請教過的就不說。
道路長遠,知識一天天增加。
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不與。
【譯文】
知道得很多而沒有什麼特别的愛好、學習得很廣而沒有個主攻方向、喜歡學得很多而沒有個确定目标的人,君子不和他結交。
少不諷誦,壯不論議,雖可,未成也。
【譯文】
少年時不讀書,壯年時不發表議論,即使資質還可以,也不能有所成就。
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
【譯文】
君子專心一意教授,學生專心一意學習,就能迅速取得成就。
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
不能而居之,誣也;無益而厚受之,竊也。
【譯文】
君子入朝做官,就能增加君主的榮譽而減少民衆的憂患。
沒有才能而呆在官位上,就是行騙;對君主民衆毫無裨益而優厚地享受俸祿,就是盜竊。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
【譯文】
學習的人不一定都去做官,而做官的人一定要去學習。
子貢問于孔子曰:“賜倦于學矣,願息事君。
”孔子曰:“《詩》雲:‘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事君難,事君焉可息哉?”“然則賜願息事親。
”孔子曰:“《詩》雲:‘孝子不匮,永錫爾類。
’事親難,事親焉可息哉?”“然則賜願息于妻子。
”孔子曰:“《詩》雲:‘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妻子難,妻子焉可息哉?”“然則賜願息于朋友。
”孔子曰:“《詩》雲:‘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朋友難,朋友焉可息哉?”“然則賜願息耕。
”孔子曰:“《詩》雲:‘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耕難,耕焉可息哉?”“然則賜無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臯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則知所息矣。
”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
【譯文】
子貢問孔子說:“我對學習感到厭倦了,希望休息一下去侍奉君主。
”
孔子說:“《詩》雲:‘早晚溫和又恭敬,做事認真又謹慎。
’侍奉君主不容易,侍奉君主怎麼可以休息呢?”子貢說:“這樣的話,那麼我希望休息一下去侍奉父母。
”孔子說:“《詩》雲:‘孝子之孝無窮盡,永遠賜你同類人。
’侍奉父母不容易,侍奉父母怎麼可以休息呢?”子貢說:“這樣的話,那麼我希望到妻子兒女那裡休息一下。
”孔子說:“《詩》雲:‘先給妻子作榜樣,然後影響到兄弟,以此治理家和邦。
’和妻子兒女在一起不容易,在妻子兒女那裡怎麼可以休息呢?”子貢說:“這樣的話,那麼我希望到朋友那裡休息一下。
”孔子說:“《詩》雲:‘朋友之間相輔助,相助都用那禮節。
’和朋友在一起不容易,在朋友那裡怎麼可以休息呢?”子貢說:“這樣的話,那麼我希望休息下來去種田。
”孔子說:“《詩》雲:‘白天要去割茅草,夜裡搓繩要搓好,急忙登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