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君道篇第十二

首頁
     君主想要得到善于射箭的人——既射得很遠而又能命中微小目标的人,就拿出高貴的爵位、豐厚的獎賞來招引他們。

    對内不準偏袒自己的子弟,對外不準埋沒關系疏遠的人,能夠射中這種目标的人就錄取他,這難道不就是一定能求得善射者的辦法嗎?即使是聖人也不能改變它。

    君主想要得到善于駕馭車馬的人——既追得上快速奔馳的車子又能到達遠方的目的地的人,一天能跑千裡,就拿出高貴的爵位、豐厚的獎賞來招引他們。

    對内不準偏袒自己的子弟,對外不準埋沒關系疏遠的人,能到達這種目的地的人就錄取他,這難道不就是一定能求得善于駕車者的辦法嗎?即使是聖人也不能改變它。

    君主想要治好國家,管好人民,協調統一上上下下;準備對内用他們來鞏固城防,對外用他們來抵抗敵人的侵略。

    因為國家治理好了,就能制服别人,而别人不能制服自己;國家混亂,那麼危險、屈辱、滅亡的局面就能立刻等得到。

    但是君主在求取卿相輔佐的時候,他的公正卻偏偏不像這樣,而隻任用些寵愛的小臣以及親近依附自己的人,這難道不是錯得很厲害了嗎?所以掌握了國家政權的君主無不希望強盛,但不久就衰弱了;無不希望安定,但不久就危險了;無不希望國家存在,但不久就滅亡了。

    古代有上萬個國家,今天隻有十幾個了,這沒有其他的緣故,都是因為這用人不公而丢失了政權啊。

     所以英明的君主有把金銀寶石珍珠玉器私下給人的,但從來沒有把官職政務私下給人的。

    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因為私下給人官職根本不利于那些被偏愛的人。

    那些人沒有才能而君主任用他,那麼這就是君主昏庸;臣子無能而冒充有才能,那麼這就是臣子欺詐。

    君主昏庸于上,臣子欺詐于下,滅亡就要不了幾天了。

    所以這是對君主以及所寵愛的臣子都有害處的做法啊。

     夫文王非無貴戚也,非無子弟也,非無便嬖也,倜然乃舉太公于州人而用之,豈私之也哉!以為親邪?則周姬姓也,而彼姜姓也;以為故邪?則未嘗相識也;以為好麗邪?則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齒軍)然而齒堕矣。

    然而用之者,夫文王欲立貴道,欲白貴名,以惠天下,而不可以獨也。

    非于是子莫足以舉之,故舉是子而用之。

    于是乎貴道果立,貴名果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周之子孫,苟非狂惑者,莫不為天下之顯諸侯,如是者能愛人也。

    故舉天下之大道,立天下之大功,然後隐其所憐所愛,其下猶足以為天下之顯諸侯。

    故曰:唯明主為能愛其所愛,闇主則必危其所愛。

    此之謂也。

     【譯文】 那周文王,并不是沒有皇親國戚,并不是沒有兒子兄弟,并不是沒有寵臣親信,但他卻離世脫俗地在别國人之中提拔了姜太公而重用他,這哪裡是偏袒他呢?以為他們是親族吧?但周族姓姬,而他姓姜。

    以為他們是老關系吧?但他們從來不相識。

    以為周文王愛漂亮吧?但那個人經曆的年歲已七十二,光光地牙齒都掉了。

    但是還要任用他,那是因為文王想要樹立寶貴的政治原則,想要顯揚尊貴的名聲,以此來造福天下,而這些是不能單靠自己一個人辦到的,但除了這姜太公又沒有什麼人可以選用,所以提拔了這個人而任用了他。

    于是寶貴的政治原則果然樹立起來了,尊貴的名聲果然明顯卓著,全面控制了天下,設置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姬姓諸侯就獨占五十三個,周族的子孫,隻要不是發瘋糊塗的人,無不成為天下顯貴的諸侯。

    像這樣,才算是能寵愛人啊。

    所以實施了統一天下的重大原則,建立了統一天下的豐功偉績,然後再偏私自己所疼所愛的人,那麼這些被疼愛的人最差的也還能成為天下的顯貴諸侯。

    所以說:“隻有英明的君主才能愛護他所寵愛的人,昏庸的君主就必然會危害他所寵愛的人。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牆之外,目不見也;裡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之守司,遠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天下之變,境内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無由知之,則是拘脅蔽塞之端也。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人主之守司,如是其廣也;其中不可以不知也,如是其危也。

    然則人主将何以知之?曰: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窺遠收衆之門戶牖向也,不可不早具也。

    故人主必将有便嬖左右足信者,然後可。

    其知惠足使規物,其端誠足使定物,然後可;夫是之謂國具。

    人主不能不有遊觀安燕之時,則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變焉。

    如是,國者,事物之至也如泉原,一物不應,亂之端也。

    故曰:人主不可以獨也。

    卿相輔佐,人主之基杖也,不可不早具也。

    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輔佐足任者,然萬變,然後可;夫是之謂國具。

    四鄰諸侯之相與,不可以不相接也,然而不必相親也,故人主必将有足使喻志決疑于遠方者,然後可。

    其辯說足以解煩,其知慮足以決疑,其齊斷足以距難,不還秩,不反君,然而應薄扞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