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礼论篇第十九

首頁
    笄矣。

    書其名,置于其重,則名不見而柩獨明矣。

    薦器:則冠有鍪而毋縰,甕庑虛而不實,有簟席而無床笫,木器不成斲,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張而不均,輿藏而馬反,告不用也。

    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

    略而不盡,貌而不功,趨輿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明不用也。

    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

    故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貌而不用。

    凡禮,事生,飾歡也;送死,飾哀也;祭祀,飾敬也;師旅,飾威也。

     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

    故圹壟、其貌象室屋也;棺椁、其貌象版蓋斯象拂也;無帾絲歶縷翣,其貌以象菲帷帱尉也。

    抗折,其貌以象槾茨番阏也。

    故喪 禮者,無他焉,明死生之義,送以哀敬,而終周藏也。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銘诔系世,敬傳其名也。

    事生,飾始也;送死,飾終也;終始具,而孝子之事畢,聖人之道備矣。

     【譯文】 喪葬的禮儀,就是按照活人的情形來裝飾死人,大緻地摹拟他的生前來送他的終。

    所以侍奉逝世如同侍奉出生,侍奉死人如同侍奉活人,對待人生的終結與對待人生的開始一個樣。

    剛死的時候,給他洗頭洗澡、束頭發剪指甲、把含物放入口中,這是摹拟他生前的操作。

    如果不洗頭,就用沾濕的梳蓖梳理三下就可以了;如果不洗澡,就用沾濕的毛巾擦三遍就可以了。

    填塞耳朵而設置了充耳,把生米喂入口中,把貝塞在嘴裡,這就和出生時的辦法相反了。

    給死者穿好内衣,再穿上三套外衣,把朝闆插在腰帶上但沒有鈎緊腰帶的鈎子了。

    裹上遮臉的白絹和遮眼的黑色絲巾,束起頭發而不戴帽子、不插簪子了。

    把死者的名字寫在狹長的明旌上,然後把它覆在死者的臨時神主牌上,那麼他的名字就看不見而隻有靈柩十分明顯了。

    送給死者的随葬器物,戴在頭上的有頭盔似的帽子而沒有包發的絲中,甕、■空着不放東西,有竹席而沒有床上的竹鋪,木器不作加工,陶器不制成成品,竹子蘆葦做成的器物不中用,笙、竽具備而不調和,琴、瑟繃上弦而不加調節,裝運棺材的車子随同埋葬而馬卻牽回去,這些都表示随葬的東西是不用的。

    準備好了生前的用具而送到墓中,這是模拟搬家的辦法。

    随葬的器物簡略而不完備,隻具外貌而不精制,趕着喪車去把它埋葬掉,但拉車的馬及其設備卻不埋進去,這些都是為了表明随葬的東西是不用的;模拟搬家的辦法,也是表明那些随葬的東西不用了。

    這些都是為了加重哀悼之情的。

    所以,生前的用具隻起禮儀的作用而不再用它,随葬的器物隻具外貌而不精制。

    凡是禮儀,侍奉出生,是為了潤飾歡樂之情;葬送死者,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哀悼之情;祭祀,是為了修飾恭敬之情;軍隊,是為了裝飾威武之勢。

    這是各代帝王都相同、古今都一緻的,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是從什麼時代傳下來的。

    所以墓穴和墳冢,它們的形狀像房屋;内棺外棺,它們的形狀像車旁闆、車頂蓋、車前皮蓋、車後革簾構成的車廂,屍休與棺材上的被子、絲織麻織的遮蔽品、棺材的遮蔽物,它們的形狀是模仿門簾和各種帷帳的;承負墳冢、覆蓋墓穴的葬具抗折,它們的形狀是模仿牆壁、屋頂、籬笆和門戶的。

    所以,喪葬的禮儀,并沒有其它的涵義,而是為了彰明生死的意義,以悲哀恭敬的心情去葬送死者而最終把他周到地掩藏好。

    所以埋葬,是為了恭敬地掩藏死者的軀體;祭祀,是為了恭敬地侍奉死者的靈魂;那些銘文、诔辭、傳記家譜,是為了恭敬地傳頌死者的名聲。

    事奉出生的禮儀,是裝飾人生的開始;葬送死者的禮儀,是裝飾人生的終結。

    這終結與開始的禮儀全部做到了,那麼孝子的事情也就完成了,聖人的道德也就具備了。

     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殺生而送死謂之賊。

    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終始莫不稱宜而好善,是禮義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譯文】 削減死者的用度來增加生者的用度叫做刻薄,削減生者的用度來增加死者的用度叫做迷惑,殺掉生者來殉葬叫做殘害。

    大緻地摹拟他的生前來送他的終,使逝世和在世、人生終結和人生開始時的儀式無不得當合宜而盡善盡美,這就是禮義的法度标準了,儒者就是這樣的啊。

     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别親疏貴賤之節,而不可益損也。

    故曰:無适不易之術也。

    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之喪,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

    齊衰、苴杖、居廬、食粥、席薪、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

    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禮以是斷之者,豈不以送死有已,複生有節也哉!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愛其類。

    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群匹,越月踰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後能去之也。

    小者是燕爵,猶有啁焦之頃焉,然後能去之。

    故有血氣之屬莫知于人,故人之于其親也,至死無窮。

    将由夫愚陋淫邪之人與,則彼朝死而夕忘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