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仲尼

首頁
    能易,哀樂不能移。

    固不可事國君,交親友,禦妻子,制仆隸。

    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向明而望之。

    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幾聖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

    今以聖智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淺術所能已也。

    ” 【譯文】 龍叔對文摯說:“您的醫術十分精湛了。

    我有病,您能治好嗎?”文摯說:“一切聽從您的命令。

    但應先說出您的病症。

    ”龍叔說:“全鄉人贊譽我,我不以為光榮,全國人毀謗我,我不以為恥辱;得到了并不喜歡,喪失了并不憂愁;看活着像是死亡,看富貴像是貧窮;看人像是豬,看自己像是别人。

    住在自己家中,像是住在旅館;看自己的家鄉,像是西戎南蠻之國。

    所有這些病,爵位賞賜不能勸慰,嚴刑懲罰不能威脅,盛衰利害不能改變,悲哀快樂不能動搖,我這樣做自然不能輔佐國君,交結親友,管教妻子兒女,控制奴仆臣隸,這是什麼病呢?什麼藥方能治好它呢?”文摯于是叫龍叔背着光線站着,文摯從暗處向明處看他。

    過了一會兒說:“唉!我看到你的心了,你的心裡已經空虛了,幾乎是聖人了!你的心已有六個孔流通了,隻有一個孔還沒有通達。

    現在人把聖明智慧當作疾病的,可能這樣的吧!這不是我淺陋的醫術所能治好的。

    ” 無所由而常生者,道也。

    由生而生,故雖終而不亡,常也。

    由生而亡,不幸也。

    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

    由死而死,故雖未終而自亡者,亦常也。

    由死而生,幸也。

    故無用而生謂之道,用道得終謂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謂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謂之常。

    季梁之死,楊朱望其門而歌。

    随梧之死,楊朱撫其屍而哭。

    隸人之生,隸人之死,衆人且歌,衆人且哭。

    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聾者,先聞蚋飛;口将爽者,先辨淄渑;鼻将窒者,先覺焦朽;體将僵者,先亟奔佚;心将迷者,先識是非:故物不至者則不反。

     【譯文】 無所作為而一直活着的,是自然之道。

    順應常生之道而活着,因而雖然年老卻不死亡的,是正常現象。

    順應常生之道而死亡的,是一種不幸。

    有所作為而經常死亡的,也是自然之道。

    順着常死之道而死亡,因而雖然年未老卻自行死亡的,也是正常現象。

    順着常死之道而活下來的,是一種僥幸。

    所以無所作為而活着叫做自然之道,順應常生之道而得壽終叫做正常現象;有所作為而死亡也叫做自然之道,順着常死之道而得夭亡也叫做正常現象。

    季梁死了,楊朱望其門而歌。

    随梧死了,楊朱撫摩着他的屍體哭泣。

    普通人出生了,大家便唱歌,普通人死亡了,大家便哭泣。

    眼睛将要瞎的人,先看到秋天的毫毛;耳朵将要聾的人,先聽到蚊子亂飛的聲音;口舌将要失去味覺的人,先辨出淄渑兩水滋味的差别;鼻子将要失去嗅覺的人,先聞到燒焦的氣味;身體将要僵硬的人,先喜歡奔跑;心靈将要糊塗的人,先識别是非:所以事物不發展到極點,是不會走向反面的。

     鄭之圃澤多賢,東裡多才。

    圃澤之役有伯豐子者,行過東裡,遇鄧析。

    觀析顧其徒而笑曰:“為若舞,彼來者奚若?”其徒曰:“所願知也。

    ”鄧析謂伯豐子曰:“汝知養養之義乎?受人養而不能自養者,犬豕之類也;養物而物為我用者,人之力也。

    使汝之徒食而飽,衣而息,執政之功也。

    長幼群聚而為牢藉庖廚之物,奚異犬豕之類乎?”伯豐子不應。

    伯豐子之從者越次而進曰:“大夫不聞齊魯之多機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聲樂者,有善治書數者,有善治軍旅者,有善治宗廟者,群才備也。

    而無相位者,無能相使者。

    而位之者無知,使之者無能,而知之與能為之使焉。

    執政者,乃吾之所使;子奚矜焉?”鄧析無以應,目其徒而退。

     【譯文】 鄭國的圃澤有很多賢能之人,東裡有很多才智之士。

    圃澤有個學者叫伯豐子的,路過東裡,碰到了鄧析。

    鄧析回頭對自己的弟子笑了笑說:“我為你們戲弄他一下,看那個過來的人怎麼辦?”鄧析的弟子們說:“我們希望能看到。

    ”鄧析對伯豐子說:“你知道被養育與養育的區别嗎?被别人養活而不能自己養活自己的,是狗與豬一類的動物;養育萬物而使萬物為自己所用的,是人的能力。

    讓你們這些人吃得飽,穿上衣服并得到休息的,都是我們這些掌握政權的人的功勞。

    而你們隻會男女老少群居聚集在一起,為的是吃到牛牢豬圈和廚房裡的食物,這與狗豬一類動物有什麼區别?”伯豐子不加理會。

    伯豐子的随從從後面上來插話說:“大夫沒有聽說過齊國和魯國有許多很有才能的人嗎?有的擅長于蓋房子,有的檀長于五金皮革制品,有的擅長于彈奏樂器,有的擅長于讀書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