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离娄下

首頁
     ①四支:即四肢。

     ②從:同“縱”。

     ③戮:羞辱。

     ④很:同“狠” 【譯文】 孟子說:“通常認為不孝的情況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一種;酗酒聚賭,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貪吝錢财,隻顧老婆孩子,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三種;放縱#色享樂,使父母感到羞辱,這是第四種;逞勇好鬥,連累父母,這是第五種。

    ” 【讀解】 這五種不孝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三種不孝又有所不同,加起來,不就是“不孝有八”了嗎? 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這五種不孝的情況都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但其中最為典型,最切中時弊的恐怕是第三種了: 好财貨,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

     新聞媒介報道也罷,漫畫諷刺也罷,街談巷議也罷,這一類事情的确是見得很多了。

     養下不養上。

    下是“小皇帝”,上是“老長工”。

     這些人怎麼就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老啊,而“小皇帝”又會有他們自己的“小皇帝”。

     自己不就成為“老長工”了嗎? 如此惡性循環,豈不悲哉! 可見,提倡孝敬父母,強調贍養父母,人人有責,到今天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還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①出,則必餍②酒肉而後反。

    除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展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将③間良人之所之也。

    ” 蚤④起,施⑤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③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墦間⑦,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展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讪⑧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⑨,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⑩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注釋】 ①良人:古代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②餍(yan):飽。

     ③間(Jian):窺視。

     ④蚤:同“早”。

     ⑤施(yi):斜。

    這裡指斜行,斜從跟随,以免被丈夫發現。

     ⑥國中:都城中。

     ⑦墦問:墳墓間。

     ⑧讪:譏消、譏罵。

     ⑨中庭:庭中。

     ⑩施施(shi):得意洋洋的樣子。

     【譯文】 齊國有一個人,家裡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門,必定是吃得飽飽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問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麼人,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

    他妻子告訴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醉肉飽地回來;問他和些什麼人一道吃喝,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但我們卻從來沒見到什麼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裡面來過,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麼地方。

    ” 第二天早上起來,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後面,走遍全城,沒有看到一個人站下來和他丈夫說過話。

    最後他走到了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要些剩餘的祭品吃;不夠,又東張西望地到别處去乞讨--這就是他酒醉肉飽的辦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裡,告訴他的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而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的!--”二人在庭院中咒罵着,哭泣着,而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洋洋地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擺威風。

     在君子看來,人們用來求取升官發财的方法,能夠不使他們的妻妾引以為恥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讀解】 這已經成了一則很著名的寓言故事。

    孟子為我們勾畫的,是一個内心極其卑劣下賤,外表卻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形象。

    他為了在妻妾面前擺闊氣,抖威風,自吹每天都有達官貴人請他吃喝,實際上卻每天都在墳地裡乞讨。

    妻妾發現了他的秘密後痛苦不堪,而他卻并不知道事情已經敗露,還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

    讀完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幾分惡心。

    孟子的諷刺是辛辣而深刻的。

    孟子的原意是諷刺他那個時代不擇手段去奔走于諸侯之門,求升官發财的人,他們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裡卻行徑卑劣,幹着見不得人的勾當。

     其實,在我們今天讀來,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這位齊國飛人”的影子。

    他們當然已不可能像這位齊國“良人”那樣“有一妻一妾而處室”,無“妻妾”可“驕”了。

    但是可以“驕”同事,“驕”朋友嘛。

    今天我與某書記釣魚,明天我與某局長喝酒,後天又是某大款請我上茶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某小品諷刺的用名片打撲克,鞭撻的不就是這位齊國“良人”似的人物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