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述而第七

首頁
    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 【注釋】 ①《韶》:舜時古樂曲名。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 【評析】 《韶》樂是當時流行于貴族當中的古樂。

    孔子對音樂很有研究,音樂鑒賞能力也很強,他聽了《韶》樂以後,在很長時間内品嘗不出肉的滋味,這當然是一種形容的說法,但他欣賞古樂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也說明了他在音樂方面的高深造詣。

     冉有曰:“夫子為①衛君②乎?”子貢曰:“諾③,吾将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 【注釋】 ①為:這裡是幫助的意思。

     ②衛君:衛出公辄,是衛靈公的孫子。

    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

    他的父親因謀殺南子而被衛靈公驅逐出國。

    靈公死後,辄被立為國君,其父回國與他争位。

     ③諾:答應的說法。

     【譯文】 冉有(問子貢)說:“老師會幫助衛國的國君嗎?”子貢說:“嗯,我去問他。

    ”于是就進去問孔子:“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說:“古代的賢人。

    ”(子貢又)問:“他們有怨恨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麼又怨恨呢?”(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君。

    ” 【評析】 衛國國君辄即位後,其父與其争奪王位,這件事恰好與伯夷、叔齊兩兄弟互相讓位形成鮮明對照。

    這裡,孔子贊揚伯夷、叔齊,而對衛出公父子違反等級名分極為不滿。

    孔子對這兩件事給予評價的标準就是符不符合禮。

     子曰:“飯疏食①飲水,曲肱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 【注釋】 ①飯疏食,飯,這裡是“吃”的意思,作動詞。

    疏食即粗糧。

     ②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彎着胳膊。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

    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 【評析】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

    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

    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加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②,可以無大過矣。

    ” 【注釋】 ①加:這裡通“假”字,給予的意思。

     ②易:指《周易》,古代占蔔用的一部書。

     【譯文】 孔子說:“再給我幾年時間,到五十歲學習《易》,我便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

    ” 【評析】 孔子自己說,“五十而知天命”,可見他把學《易》和“知天命”聯系在一起。

    他主張認真研究《易》,是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

    《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他非常喜歡讀《周易》,曾把穿竹簡的皮條翻斷了很多次。

    這表明孔子活到老、學到老的刻苦鑽研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子所雅言①,《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注釋】 ①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陝西地區,以陝西語音為标準音的周王朝的官話,在當時被稱作“雅言”。

    孔子平時談話時用魯國的方言,但在誦讀《詩》、《書》和贊禮時,則以當時陝西語音為準。

     【譯文】 孔子有時講雅言,讀《詩》、念《書》、贊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葉公①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②。

    ” 【注釋】 ①葉公:葉,音shè。

    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②雲爾:雲,代詞,如此的意思。

    爾同耳,而已,罷了。

     【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 【評析】 這一章裡孔子自述其心态,“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連自己老了都覺察不出來。

    孔子從讀書學習和各種活動中體味到無窮樂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者,他不為身旁的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