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而第一

首頁
    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于公元前507年。

    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②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

    賢賢即尊重賢者。

     ③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為尊重賢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女色。

     ④緻其身:緻,意為“獻納”、“盡力”。

    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 【評析】 上一章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句。

    本章中子夏所說的這段話,實際是對上章的進一步發揮。

    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

    隻要做到了後面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

    所以,将這一章與前一章聯系起來閱讀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則不威;學則不固③。

    主忠信④。

    無⑤友不如己者⑥;過⑦則勿憚⑧改。

    ” 【注釋】 ①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裡應當有一個斷句。

     ②重:莊重、自持。

     ③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⑤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

    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把“如”解釋為“類似”。

    後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過:過錯、過失。

     ⑧憚:音dà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 【評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

    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于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

    以上所提四條原則是相當重要的。

    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着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對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義。

     曾子曰:“慎終①追遠②,民德歸厚矣。

    ” 【注釋】 ①慎終:人死為終。

    這裡指父母的去世。

    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②追遠:遠指祖先。

    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緻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 【評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說“敬鬼神而遠之”,就證明了這一點。

    盡管他沒有提出過人死之後有所謂靈魂的存在這種主張,但他卻非常重視喪祭之禮。

    在孔子的觀念中,祭祀已經被異化,不單是祭祀亡靈,而是把祭祀之禮看作一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通過祭祀之禮,,可以寄托和培養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

    因此,本章仍是繼續深化“孝”這一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内容。

     儒家重視孝的道德,是因為孝是忠的基礎,一個不能對父母盡孝的人,他是不可能為國盡忠的。

    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

    關于忠、孝的道德觀念,在《論語》書中時常出現,表明儒家十分重視忠孝等倫理道德觀念,希望把人們塑造成有教養的忠孝兩全的君子。

    這是與春秋時代宗法制度相互适應的。

    隻要做到忠與孝,那麼,社會與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子禽①問于子貢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⑤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⑥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⑦異乎人之求之與?” 【注釋】 ①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

    鄭玄所注《論語》說他是孔子的學生,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未載此人,故一說子禽非孔子學生。

     ②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31歲,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20年。

    子貢善辯,孔子認為他可以做大國的宰相。

    據《史記》記載,子貢在衛國做了商人,家有财産千金,成了有名的商業家。

     ③夫子:這是古代的一種敬稱,凡是做過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這一稱謂。

    孔子曾擔任過魯國的司寇,所以他的學生們稱他為“夫子”。

    後來,因此而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