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析】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點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
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着精神。
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子擊磬①于衛,有荷蒉②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③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則厲④,淺則揭⑤。
”子曰:“果哉!末⑥之難⑦矣。
”
【注釋】
①磬:音qìng,一種打擊樂器的名稱。
②荷蒉:荷,肩扛。
蒉,音kuì,草筐,肩背着草筐。
③硁硁:音kēng,擊磬的聲音。
④深則厲:穿着衣服涉水過河。
⑤淺則揭:提起衣襟涉水過河。
“深則厲,淺出揭”是《詩經?衛風?匏有苦葉》的詩句。
⑥末:無。
⑦難:責問。
【譯文】
孔子在衛國,一次正在敲擊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從門前走過說:“這個擊磬的人有心思啊!”一會兒又說:“聲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沒有人了解自己,就隻為自己就是了。
(好像涉水一樣)水深就穿着衣服趟過去,水淺就撩起衣服趟過去。
”孔子說:“說得真幹脆,沒有什麼可以責問他了。
”
子張曰:“書雲:‘高宗①諒陰②,三年不言。
’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③,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④三年。
”
【注釋】
①高宗:商王武宗。
②諒陰:古時天子守喪之稱。
③薨:音hōng,周代時諸侯死稱此。
④冢宰:官名,相當于後世的宰相。
【譯文】
子張說:“《尚書》上說,‘高宗守喪,三年不談政事。
’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不僅是高宗,古人都是這樣。
國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職事,聽命于冢宰三年。
”
【評析】
子女為父母守喪三年的習慣在孔子以前就有,《尚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對此,孔子持肯定态度,即使國君,其父母去世了,也在繼位後三年内不理政事,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了。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
【譯文】
孔子說:“在上位的人喜好禮,那麼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
子路問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①。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②。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釋】
①安人:使上層人物安樂。
②安百姓:使老百姓安樂。
【譯文】
子路問什麼叫君子。
孔子說:“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态度。
”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
”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
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還怕難于做到呢?”
【評析】
本章裡孔子再談君子的标準問題。
他認為,修養自己是君子立身處世和管理政事的關鍵所在,隻有這樣做,才可以使上層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樂,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國平天下。
原壤①夷俟②。
子曰:“幼而不孫弟③,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以杖叩其胫。
【注釋】
①原壤:魯國人,孔子的舊友。
他母親死了,他還大聲歌唱,孔子認為這是大逆不道。
②夷俟:夷,雙腿分開而坐。
俟,音sì,等待。
③孫弟:同遜悌。
【譯文】
原壤叉開雙腿坐着等待孔子。
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
”說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阙黨①童子将命②。
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其居于位③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
【注釋】
①阙黨:即阙裡,孔子家住的地方。
②将命:在賓主之間傳言。
③居于位:童子與長者同坐。
【譯文】
阙裡的一個童子,來向孔子傳話。
有人問孔子:“這是個求上進的孩子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見他和長輩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進的人,隻是個急于求成的人。
”
【評析】
孔子特别注重長幼有序。
這是儒家的一貫主張。
除了在家庭裡講孝、講悌以外,年幼者在家庭以外的地方還必須尊敬長者。
由此,發展為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這在今天還有提倡的必要,但應當剔除其中的封建因素,賦予民主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