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无尽

首頁
    子光英則被叛亂軍所殺。

    十二歲的光英,自小聰明,深受亮的喜愛。

     “餘将把天下在光英十八歲時讓予他,以後就可過着自早到晚遊樂的生活,餘要盡享人生之樂。

    ” 亮雖這麼說過,但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

    光英對父親的行為曾深自傷心,也許他的氣質更近于世宗而非其父。

     開封、燕京……所有的機要之地都已在世宗支持者的支配下,于很短的時間内,建立起新天子的威權,隻要再平定契丹族的叛亂。

    國内即無内憂。

    在亮死後,他的殘黨幾乎再也不存在了。

     當子溫回到健康時,“楊國夫人”梁紅玉差不多已做好回老家的準備。

     “在你爹死了之後,我以為再也沒有出世的機會,這一回,還算是滿有趣的呢!” “您不準備出席慶功實了嗎?” “已經夠了!先前的舞劍讓我腰痛到現在,年紀大了,還是回家睡覺最好了!” “那我送您回去吧!” “有這種閑暇的話,還不如去看看妻子。

    有妻室的人是不能老賴在父母身邊的。

    ” 乘着驢馬,梁紅玉回到了西湖畔的小屋。

    說是腰痛,其實根本看不出來,她的姿勢可是坐得比任何人都來得挺呢! 梁紅玉走了,金軍也走了,吳磷也回到四川……全部應該就此結束了,但其實并不然。

    在勝利的同時,宋宮廷中的主戰論也因此而沸騰。

     在這一年中,欽宗皇帝的死訊好不容易終于能夠公開了!朝廷除了深表哀悼之外,至今一直被稱為“靖康帝”的趙桓也得到了“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的谥号。

    許多曆史典故将欽宗的卒年記為西元一一六一年,就是依《宋史》的記載而來。

    至于《金史》上,則明記欽宗殁于西元一一五六年六月。

     戰後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第二年,也就是紹興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二月,高宗來到了建康府,犒賞對金戰争中具有貢獻的将軍。

    幾乎沒有功績的葉義問,則希望辭官謝罪,高宗答應了,對于葉的失敗也不再提起。

     這一年是閏年,因此有兩次二月,在同二月的時候傳來了劉倚的死訊,讓子溫相當悲傷。

    朝廷依他生前的功績,給了他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譽及地位,還有武穆公的谥号。

    隻不過,這些都是形式,被稱為“劉三相公”的晚景可說是相當地不堪。

     在葬儀尚未結束時,金軍對海州城展開攻擊,但被魏勝所擊退。

     六月,高宗讓位成為上皇,皇太子則即位成為孝宗皇帝。

    即位之後,以張浚為首的主戰派立刻主張對金出兵,而年輕的新天子似乎也很贊成的樣子。

     子溫則提出了異議: “臣認為戰鬥是無益的。

    北方的完顔雍已經即位,他是個文武練達、仁慈寬厚的長者,相當地具有信望,金國的軍民已經完全站在他那一邊了!” 子溫再叙述到:“全軍的總兵力約五十萬,他們不願為完顔亮而死,但卻不會害怕為新帝而死!” 接着,虞允文也開口:“要長驅直入奪回開封,甚至渡過黃河使我軍的軍旗能夠插在更北的地方……很遺憾。

    我軍目前還做不到,必須要再養兵個兩、三年才行!現在急進的話,食糧的調度一定會有問題,最後,兵士們隻會以饑餓收場而已!” 依據虞允文和子溫的意見,出兵論似乎就要在一夜之間葬送了。

     不過,年老的張俊可沒有這麼容易放棄,他希望讓采石矶的勝利成為回複國土的開幕戰。

    他的熱情,感動了年輕的孝宗,他任命張浚為樞密使,負責對金戰役之總指揮。

    反對的子溫則被解除軍職、虞允文也被留在後方。

    于是,之後的對金戰役,就不是子溫等人的故事了。

     李顯忠及成闵所帶領的宋軍,渡過淮河侵入了金的領土,幾乎沒受到什麼全軍的抵抗,看來,回複到黃河之間的領土似乎隻是數天内的事情而已……。

     不過,金軍很快地便展開了大反攻。

     原來,世宗皇帝完顔雍,已經平定了長期叛亂的契丹族。

    在幾度的勝利之後,雍派完顔元直前去勸降,他本來就是遼的貴族,做這個工作是最适合不過的。

     世宗是仁慈的人,相信不會破壞約定,而棄械投降的契丹族也都受到寬大的待遇。

    不過,還是有部分的契丹族不願投降,于是遠走一萬裡投入西遼,這又是另一個國家的曆史了。

     平定内亂的世宗,接着命令三十萬軍隊南下伐宋。

    帶有神秘色彩的武将魏勝就是在這個時期陣亡的。

    由于金軍在符離的會戰大勝,阻止了宋軍北上,因而讓宋主戰派的悲願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