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潰散。
Ⅳ
就這樣,在宋幹道元年,金大定五年(西元一一六五年),宋金兩國結成了第二次的和約。
和前回的和約比起來,這一次對宋是有利多了,除了重新确立兩國之間的國境之外,宋支付給金的和平保障資也由原先的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減額為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名稱也由“歲貢”改為了“歲币”,讓“記回”的意味變得較淡薄。
另外,更讓宋人們欣喜的是,之前的宋皇帝須對金皇帝稱臣,和約後則稱“侄”,對國家的面目來說。
算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這個和約成立之後,宋金之間呈現和平共存的狀态,直到被鐵木真的子孫滅亡,金有七十一年,宋則保有了一百一十四年的命脈。
在和約成立以前,頑強的主戰派人物張浚去世了。
如果他還活着的話,也許他依然會很堅決地反對吧!他除了是個信念很強的人之外,同時視野也十分狹窄,他那六十八年的生涯處處是證明。
和約成立兩年後,成闵則以六十六歲的年齡亡故,在他死後,被稱為“抗金名将”的人,就再也不存在于地上了。
至于退位的上皇高宗,則繼續長生着。
他在壯年的時候,就下定一定要比秦桧活得更久的決心,而如今這個願望已經實現,在平和安甯中,他以八十一歲的高齡亡故,而這已是秦桧死後三十二年的事了。
講和成立以後,孝宗斷了以武力回複國土的念頭而緻力于内政。
二十七年的治世裡,宋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及和平,除了财力得以跟北宋的全盛時期匹敵外,在學問和藝術上也有相當的發展。
虞允文身為對金戰争勝利的智将,自然擁有相當的名聲,因功升為川陝宣谕使。
不過因為受到官廷内保守派人士的嫌隙,有三、四年的時間做的都是閑職。
在與金講和成立之後,孝宗皇帝将他召回,一舉升為參知政事(副宰相)的地位。
最後,他的地位一直升到左丞相兼任樞密使,為大宋的國家戰略最高指導者。
他并不是絕對的和平主義者,而是以數十年為單位地作着讓來再度統一天下的計劃。
第一階段就是從四川北上黃河的上遊地區,然後再從這裡往東方進擊,這是模仿南北朝時代北周征服北齊的例子,很可惜,後來并沒有實現。
不過,虞允文倒是培養了好幾位政治家而對國家有所貢獻,在孝宗淳熙元年(西元一一七四年)死後,獲得了忠肅公的通号。
梁紅玉的殁年不明,但晚年應是過得十分安穩。
聽說,她還曾經到訪過建州,也就是後世福建省的山間,閩江的上遊。
除了兩名從仆之外,還帶了一名十歲左右的少年,這應當是子溫的孩子吧!此地春季開滿了桃花,連河面都深有白色和淡紅色的花瓣。
而在附近還有一座名為綠山的小山,山麓上有兩棵大桃樹,桃樹旁則建有一小小的樹堂,這就是祭祖韓世忠的祠堂。
以前在這兒曾有一名為範汝的賊人橫行殺人和掠奪,就是由韓世忠所讨伐的,後來,建州的人為了紀念韓世忠,便設祠堂祭祀他。
看着祖母拜冢的少年說話了:“嶽忠烈公(嶽飛)在京師有着那麼大的廟,那為什麼祖父隻有這樣山間的小祠堂呢?”
“你祖父隻要這樣就很安慰了。
”
梁紅玉摸摸少年的頭,再看看祠内的韓世忠木像,不由得有些遺憾。
“如果再做得好看一些就好了!”
在将百兩銀子交給守祠的人之後,梁紅玉就帶着少年離去了。
當建州知事準備前來款待時,早已不見他們的蹤影,隻見無人的祠堂中飄散着片片的桃花。
講和成立後,子溫回複文官職務,他雖然不是非常精明,但由于誠實、見識豐富,再加上清廉,很受孝宗皇帝的信任。
曆任工部尚書、臨安府知事、戶部尚書等職。
還曾讨伐海賊和群盜,所以也有不少戰功,甚至還曾以外交使節的身份出使金國,也許是想要與故人一會吧!至于以文人的身份,他也著有一百六十七卷的宋代史書《水心鏡》,而成了朝廷在編纂國史的重要依據。
在孝宗殁後,他也曾在光宗之下做事,死後則被贈為靳春郡公之爵位。
在孝宗的時候,嶽飛的名譽受到回複,被沒收的财産也返還回嶽飛的遺族,此時的負責人就是子溫。
在近三十年間,嶽飛的财産被不正的官吏及豪族橫領,大多行蹤不明,多虧子溫詳細地調查,這些财産終于一個也不少地還給嶽飛的遺族,讓人人都不得不賞贊他的誠實。
這件事情在《宋史·韓彥直傳》中有很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