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燕京悲歌

首頁
    Ⅰ 宋紹興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西元一一五六年)夏六月。

     欽宗即将迎接他受拘留的第三十年。

    在他至今五十七年的生涯裡,即帝位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兩年,而後一半以上的人生都是在異國當虜國。

    他本來是出身高尚、學養豐富的名貴公子,但卻因苦難的歲月,頭發都白了;因酷寒猛暑的摧逼,肌膚都老化了;因差勁的飲食,筋骨都衰弱了……再加上金兵的胡亂鞭打,他的背部都傷痕累累。

     “我的人生到底是什麼呢?” 欽宗一邊搓着古舊的粗麻衣襟,一邊發出不知是第幾萬遍的歎息。

     他所在的牢獄叫做“左傾院”,從遼的時代開始,這兒就專門幽閉皇族和貴族等身份較高的罪人。

    既然有左,相對一定有右,在“右席院”中,一樣幽禁着一名虜囚…… 對于自己所處的這間牢室,欽宗已經看都不用看了:石頭牆壁、石頭地闆,地上隻有一些粗糙的東西可以當做睡床;北向的窗戶很小,室由光線一向昏暗;在牆角有個小方洞,一日兩回,食物和水會從這兒送進來,大都分都是雜糧所做的飯,大約十天會送進一點魚、肉;至于茶的話,大概已經一年沒有嘗過了!衣服也是十天才給一件換洗。

    以前,還有一名曾是遼國貴族的女子可以說說話,但在一年前也沒有了,現在,每天過得盡是孤獨的日子。

     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待遇呢?欽宗又開始回想起以往的日子。

     當欽宗還是皇太子趙桓的時候—— 宋政和八年(西元一一一八年),大宋與新興的金國締結了密約。

     宋的密使經山東半島乘船渡海,來到了遙遠的金國首都上京會甯府。

     密約的内容大緻是:宋與金聯盟,以挾擊中間的遼國,并将之滅亡。

    這兩個國家對遼都有着深仇舊恨。

     宋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遼國完全滅亡。

    雖說是共同作戰,但宋軍卻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完全是由金軍獨立将遼滅亡的。

     可是,遼國滅亡後,宋見金獲得廣大的領土和莫大的财貨卻又眼紅,于是,在《水浒傳》中登場的蔡京及童貫等奸臣即鼓吹遼的殘黨,在金的内部發起叛亂。

    一度、二度……在叛亂平定後,金發現了背後的陰謀,便對宋展開了進擊。

    在這當中,徽宗讓位成為上皇,而皇太子就成了鐵宗,接着展開了宋金之間的和平交涉。

    但是不滿的主戰派,卻在此時破壞停戰條約,對金采取了急襲。

     三度背信的宋,終于遭到金軍無情的反擊。

     是宋自己要給人出兵的口實,那自然怪不得人了!蔡京和童貫倒是要負很大的責任,不過,包含高俅在内,他們都一一死了!童貫是被殺,其他兩人則是病死。

     金太宗命令全軍南下,統率的元帥共兩名,一是太宗的外甥宗望,另一則是皇族中的元老宗翰。

     金軍勢如破竹,就如同黃河一般。

     “金之初起,天下之強莫遇于此!” 這是事實!既使宋軍拚命抵抗,金軍依舊很快地就渡過黃河,将宋的首都開封重重包圍。

    宋軍企求和平,但事已至此,又有何用呢? 最後,開封的城門終于打開了,徽宗上皇及欽宗皇帝出城投降,成了人質。

    其間雖然開始了和平談判,但金軍已經進入城裡進行掠奪的行為。

     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難”。

    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三月,金軍元帥宗翰命令徽宗和欽宗脫下龍袍,代表宋王朝自此滅亡。

    此舉将他們兩人吓得臉色蒼白。

     此時,身為工部侍郎的李若水對欽宗說: “陛下!絕對不可!不可為金賊之無道所屈!”而後就瞪着金兵大叫:“醜虜!你們不怕天理報應嗎?大宋的天子可是至尊之身,豈是你們這些野蠻人可以動手動腳的!還不如快快拜跪,或許可以免遭天罰。

    ” “殺了他!” 随着宗翰的怒号,李若水就在十幾位金兵的亂刀中倒下,嘴裡還不住地罵着金兵無道。

     李若水的忠義讓宗翰十分感動。

     “北朝滅亡時,因國難而對死的忠臣數百人,但在南朝,卻隻有李侍郎一人!” 北朝是指遼國,南朝為大宋,也許後世看來,李若水的行為一點無益,但李若水确是為“臣下須守護主君之名譽”的儒教正義而舍充生命的。

     然而,不管宋有沒有忠臣,在徽宗和欽宗雙雙成為虜國的情況下,宋帝國沒有立刻崩潰,這倒出乎了金軍的預料。

    反而民衆蜂起,勤王之師開始與金作戰,逼得數度擊退無能宋軍的金軍也得開始好好地應戰了! 在一陣混亂後,徽宗和欽宗被帶往北方,此外,皇族、貴族、官僚、女官、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