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莫须有

首頁
    即和平地接受了讓位而即位成皇帝,成立了宋王朝。

    他對舊王朝的皇族和貴族們均相當地禮遇,堅守其禮儀,隻是,以一武将之身而成為皇帝卻是事實。

     “嶽飛這個家夥!居然把自己和太祖皇帝并列,他一定也想模仿大祖,以武将的身份篡奪大宋江山!” 這些話被放出來之後,本來相信他的人也開始懷疑起來了。

     之後,朝廷将将軍們的傭兵集團解體重編官軍,當然是藉此機會提升請将的地位。

    然而,盜賊出身的張俊,還有韓世忠均成了樞密使,隻有嶽飛還是樞密副使。

    理由雖說是他還年輕,但向來對自己的實力很自負的嶽飛卻相當不滿。

     Ⅳ 在宋的有力武将之中,最早放開兵權的是劉光世,他将軍隊交給朝廷,自己則過着安樂的引退生活。

    這對他來說當然是種幸福,但朝廷就得要負責善後了! 劉光世的部隊四萬人,原本預定要納入嶽飛麾下,但主戰派的文官張浚卻将之變更。

    重點不在劉光世的部隊在嶽飛的領導下,将變為軍律嚴明的精強部隊,而是嶽飛一個人将有合計十萬的兵力,和韓世忠等将領比較起來,他的戰力實在太突出了!張浚雖為主戰派,但還是像來的文官一樣,将武将看得較低,而要使他們的能力均衡以方便統禦。

     這件事當然也引起嶽飛的不滿,不過,他還是婉轉地詢問張浚,劉光世的軍隊将由誰掌管?張浚回答:後補者有張俊、王德、呂祉、麗瓊和楊沂中等将軍,但這些人都被嶽飛以此人無能、此人粗暴、此人不具人望……等理由一一否定,弄得張浚火冒三丈。

     “嶽将軍,你的意思我很清楚,你就是想自己接掌劉平叔(劉光世)的部隊就是了!” 嶽飛回瞪張浚:“既然你不能夠采納我的意見,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再談下去了。

    ” 張浚和嶽飛雖同為主戰派,但兩邊均不妥協與讓步。

    對于自己相信的事情,都希望别人來認同,兩人因而決裂,嶽飛則将官位奉還回到了故鄉。

     “嶽将軍又來了!他這個人隻要跟人家意見不合就這樣,沒辦法,有機會再找他回來吧!” 秦桧卻對張浚的意見不感興趣,他對心腹的萬俟離說: “聽就嶽飛又棄官了!很好,他最好永遠不要回來!” 秦桧好不容易才打開一個口子,在嶽飛的陣下,“嶽家軍”的内部也有不滿分子,就是王貴和王俊兩将軍,他們與同僚張憲不合。

    張憲是嶽飛相當信賴的人,秦桧就從威脅利誘另一邊下手。

    王俊很快就答應了,他以前曾因破過軍律進行掠奪,而被嶽飛嚴罰,懷恨在心;至于王貴,他雖然一度拒絕,但在被威脅:“你想因嶽飛的緣故而讓族人皆受敵刑嗎?”之後也不得不屈服。

     陷阱完成了!王俊和王貴對秦桧提出“嶽飛及張憲具有判意”的訴狀,當然,在宋“不困言論而殺士大夫”的前提下,丞相是不能随意判反對他的人死刑,但若是叛亂罪則另當别論。

    于是秦桧派兵二千,将盧山嶽飛的山莊加以包圍。

     嶽飛就這樣被捕了。

     當嶽飛被綁上繩子時,他沒有反抗,因為他要在法庭上證明自己無罪。

    但他太天真了,對方打從一開始就是要将他置于死地的。

     張憲也被逮捕了,那是張俊以藉口将張憲叫至樞密府,然後不分青紅皂白地将他綁起來。

     同時,張俊還連嶽飛的養子嶽雲一并逮捕,這使得秦桧更加高興。

     嶽雲雖隻有二十三歲,但勇猛而長于用兵,而且他的脾氣和養父如出一轍。

    如果他知道養父被不當逮捕,一定會貿然率領五萬三千的嶽家軍起兵讨伐秦桧的。

    秦桧就将這三人送人大理寺(最高檢察機關)的監獄之中,交由萬俟離審問。

     借裁判之名的拷問就這樣開始了,而不論嶽飛如何主張,都不會有任何人聽他的話,因為一開始就認定他有罪了。

     無論被綁還是被鞭打,嶽飛都不屈服,隻是主張自己無罪,還不斷大叫:“與金軍作戰會勝利的就隻有我!”确實是太自信滿滿了。

     “趕快招了吧!” 萬俟離心裡十分焦急,如果他再不能讓嶽飛認罪的話,那他自己在秦桧面前就有麻煩了,很可能會因此失去地位。

    所以不隻是要滿足他的嗜虐癖,他是為了自保而必須要讓嶽飛招供。

     拷問愈來愈凄慘,嶽飛全身都被打得皮開肉綻,連骨頭都看得到。

     他血淋淋的身軀被吊在半空中,再施以鞭打、針刺,還在傷口上灑鹽水,并在激烈的回轉後以角棒對準内髒部位擊打,讓嶽飛不得不大為吐血。

    另外,也在他頸部綁上皮繩。

    絞到即将窒息為止。

    當然,火燒之刑也免不了,用赤熱的石炭燒灼足甲,燒肉的臭氣充滿室内,連獄吏都受不了而将臉轉開。

     即使是這樣,嶽飛亦毫不屈服,隻是咬着牙承受着一切折磨,而且自始至終辯白: “我是無辜的,從沒做過任何不軌的事情!” 看來,痛并不能改變什麼,于是,萬俟離給了他筆、紙、墨、硯,要他自己寫下自白書。

    默默拿起筆的嶽飛,隻在紙上寫下了八個字: 天日昭昭天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