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了吧!”
“嗯,的确有這樣的可能!”
這時,他們同時想到的人物就是張浚。
他雖是文官,但卻為主戰派的領袖,因反對秦桧而一度被流放出宮廷,在隐退生活之中不隻一次受到刺客攻擊。
而當秦桧死時,他的肅清預定者名薄被發現,上面第一個名字就是張浚。
秦桧死後,他雖然複歸宮廷,但又因為過激的主戰論而再度被外放,也算是個執着信念的人。
這一天,在黃昏時刻,子溫終于拜谒到高宗。
這當然不是正式的拜谒,高宗還是在提早将與重臣的會餐結束後,才得以在書房中召見子溫和虞允文的。
高宗第一個得知的,當然是兄長欽宗的死訊。
雖然本來就想他大概會死在北方的荒野中,但卻沒想到是如此出乎想象地被殺害,高宗一時之間發不出任何聲音。
“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夠傳出去!”
金國并沒有正式地将欽宗死亡的消息傳來。
對宋來說,雖然知道了,但卻不能加以公開,如果這種“明明不該知道的事們卻知道了!”的情況被金國知道的話,那無論在外交還是戰略上都是相當不利的。
“真是令人心酸呀!”
在被拘留三十年後,竟然落得如此慘死,連個葬儀也沒有,甚至連死訊都不能公布,子溫不由心中一酸。
重新回複正常的高宗,向子溫問起金軍的動靜。
在聽到答案之後,他再度受到沖擊。
在聽了完顔亮的詩後,高宗和吳磷一樣,也不得不相信子溫的報告了。
“過了二十幾年之後,難道餘還要乘船逃亡海上嗎?”高宗歎息着。
他被四太子宗弼追得逃到海上避難,已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
想到還要再受一次當年的體驗,不由歎息不已。
子溫也感到無奈,看來,高宗完全沒有要跟侵略者對峙的意思!
看着子溫臉上的表情,虞允文對高宗說道:
“陛下,這次您不必擔心!金軍雖号稱有百萬大軍,但實際上隻有半數而已!”
“何以見得?”
“隻有女真族是不可能編成百萬之軍的!”
如果不動員到契丹族,甚至漢族的話,根本湊不到一百萬的數字。
漢族不可能會真心想與宋戰鬥,而契丹族也是不可能為了金國拚死命的。
因此,金軍的兵數雖增,但士氣卻可能很低落。
“那麼本朝可以動員的兵數有多少呢?”
“約有十八萬人。
”
“十八萬嗎……?那還是不足以跟五十萬兵匹敵呀!”
“陛下不用操煩,數字的多寡并沒有意義,光是長江的水就可抵百萬雄兵了!”
虞允文的話雖讓高宗表面上點頭稱是,但臉上的憂色卻依然濃厚。
Ⅱ
高宗接下來問的是金軍可能的侵入路線,子溫接着回答。
第一是渡過長江下遊從正面沖擊建康周邊;第二是越過秦嶺奪取四川,然後再順着長江而下。
這兩種方法在過去的曆史上都有出現過,第一個例子是隋滅陳;第二個例子則是晉滅東吳的手段。
至于金主完顔亮則應該是采取第一種方式。
“為何從四川來襲的可能性低呢?”
對于高宗的詢問,虞允文和子溫相繼回答道:
“四川有吳唐卿(吳磷)在,以大軍占領須花費不少時日,而占領之後建造軍船也極費時間,這兩者都是金主所不喜的。
”
“另外,如果北方發生異變的話,要從四川再度翻越秦嶺北歸也是不容易的。
既然,金主的最終目的是江南,他就會一開始便采直攻的方式。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臣已将情形告知吳唐卿,請他注意北方的防備了!”
高宗點點頭,接着再繼續問:
“那麼,長江以北也需配置軍隊防禦嗎?”
子溫搖搖頭:“金軍一旦渡過淮河南下,那麼背着長江守備是極困難的事,因為那裡并沒有戰略據點可守。
”
當然,也不是說這樣就可以完全不做防備,為了不讓金軍起疑,國境的警備兵力還是必須的,隻不過再多就沒意義了。
或是全滅,或是四散、撤退,那都隻不過是數萬的兵力而已。
高宗雖然點頭,但并不完全放心,這讓子溫更加不安。
而他接下來問到是否有适當的将軍人選時,子溫就更難回答了,畢竟人才的凋零是事實。
在韓世忠的幕僚中,最擅長用兵的解元已經死了,那是韓世忠歸隐後一年,五十四歲時的事。
韓世忠在幫他辦後事的時候相當難過,到底是三十五年的戰友了。
猛将成闵倒還健在。
他曾随韓世忠拜谒過高宗,那時韓世忠是這樣介紹他的:
“臣以前自認自己的武勇天下少見,直到我過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