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大喊回去:
“這舟不過是在長江上釣釣海豚罷了。
絕對沒有從事任何不軌之行為。
”
“有沒有不軌該由我們判斷才是。
快把舟停焉為。
否則的話要你們好看。
”
“嘿嘿,對于手無寸鐵的人如此兇悍,不太好吧!”
“你說什麼?喂、你到底停是不停!”
鹽賊刻意将小舟靠向岸邊,選擇水深較淺的地方行駛。
不一會兒就把軍船給甩掉了。
“邊嘲笑地回應着元軍怒罵之同時,小舟也已沒入了黑暗之中。
平安無事抵達岸邊之後,文天祥等人交給鹽賊三百兩謝銀,并向這些救命恩人詢問姓名。
但是這名男子拒絕透露姓名。
“我隻是個鹽賊罷了。
倘若你們成功複興宋朝,下一次我們便是違抗你們朝廷的戴罪之身了。
不透露姓名,對你對我都有好處。
”
待文天祥等人上了岸,朝着黑暗的深處移動之時,鹽賊一行也再次地揚起船帆。
鹽賊的其中一人,滿臉疑惑地向頭目問道:
“大哥,如果把那群人抓起來交給元軍的話,一定會得到重賞的。
你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被問到這個問題之時,鹽賊頭目昂然地挺起了胸膛回答道:
“我們是鹽賊。
隻賣鹽,不賣人。
”
在一片贊同的附和聲中,鹽賊們再度将舟航向了長江。
※※※
文天祥和金應、杜浒、餘元慶等人一起朝着真州城前進。
真州目前仍在宋軍的掌握之中,由安撫使苗再成坐鎮死守。
随着天色轉亮,灰蒙蒙的天空之下出現了一片枯萎的蘆葦草原。
遙望遠方,隐約可見黑黑小小之真州城牆。
由于擔心元軍騎兵随時會出現,一行人在泥濘的道路上快速趕路。
成和副将趙孟錦一同親自出來迎接文天樣。
文天祥等人立刻被帶往住處,換上了幹淨的衣物,并以賓客之禮受到厚待。
苗在成是鎮守于揚州之李庭芝的麾下人物之一。
李庭芝相當好于發掘人才網羅麾下。
例如陸秀夫、姜才,以及苗再成都是。
這些人才在宋末元初的這段時期極為活躍,有好幾人甚至還留芳後世。
根據《宋史·卷四百五十二忠義傳六》之記載,李庭芝在淮南地方設置幕府搜羅人才之時,曾有“小朝廷”之稱号。
這個時候,苗再成向文天祥提出作戰計劃,他打算聯系分散在長江北岸獨自和元軍對抗之宋軍一起聯手出擊。
尤其是聯合相互反目分别位于東方的李庭芝與位于西方之夏貴,同時從各個地方一起向元軍出擊。
隻要将元軍沖散,并且擊潰核心所在之阿術大軍,江北的元軍就會整體潰敗,如此一來就可以孤立江南之元軍。
大約是這樣的一個戰略。
“妙計!”
文天祥拍膝大喜,并且立刻書寫要求協助之信函,準備交予李庭若和夏貴。
可借這個作戰計劃時機已失。
因為早在二月二十二日,夏貴就已經向元軍投降了。
夏貴在宋朝是頗富聲名之老将,這一年已經八十歲了。
長達四十年與蒙古之作戰早已令他精疲力竭。
而且宋朝天命已盡,再繼續戰鬥下去已毫無意義。
他的想法多半是如此吧。
夏貴後來亦曾前往大都谒見過忽必烈汗,并且于三年之後去世。
當時的歌謠唱道“享年八十三,而不七十九”這兩句歌詞便是在諷刺夏貴七十九歲之前一直為了大宋而舍命作戰,倘若在當時就這麼死去的話,反而不會留下背叛者之污名。
苗再成完全不知道夏貴降元之事。
因此他又怎會料想得到,不論這個計劃是多麼宏大巧妙,終究也隻能淪為紙上談兵而已。
但話又說回來,苗再成确實為了宋朝而竭盡智勇之所極,并且把文天祥當成了難得的信賴知己。
這一天是三月一日。
文天樣自從被伯顔軟禁以來,已經許久不曾如此安心人眠過了。
隔天他雖然繼續體養以消除身心疲勞,但是一顆心卻為了反元軍事行動之勝算而整日雀躍不已。
隻是,就在這段時間當中,事态竟急轉直下有了重大轉變。
再隔日,也就是三月二日。
一用完早餐,苗再成便請求文天祥為他視察真州城内外之防禦體系,并請他提供意見。
文天祥是欣喜萬分地答應要求。
于是便帶着金應、社浒、餘元慶等等所有同伴,一起先從城内開始視察。
在前方為一行人領路的是王姓和李姓之兩位軍官。
城壁之堅固程度,士兵之井然紀律,以及充足的糧食和武器裝備等等,再再都證明了苗再戚是個出包有為之将領,并且令文天祥相當敬佩。
接着在王李二人的請求之下,一行人出了城門,打算進行城外視察。
岜料王和李之态度驟然改變。
他們甩出了一張紙并且怒吼道:
“快走吧。
你們要是還愛惜自已性命的話,就快點離開!假冒者,竟然敢自稱是文丞相來欺騙我們!”
文天祥頓時愣住。
好不容易才擠出口的話,連自己都差點認不出來。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