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自己一個人耀眼就好了——雖然也有如此辛辣的心情,但身為戰略與戰術的天才兒之精神要素,使他不滿于現狀。
“自稱同盟軍的叛亂軍們,是無法長久地在此軍域一直作戰下去的。
隻要派一軍沖出,切斷他們的退路就行了。
不,隻需要假裝是如此就行了,為什麼不那麼做呢?”
耐不住隻是自問自答,終于萊因哈特插了手了。
寫好對司令官米克貝爾加元帥的上書,就将之送交元帥,雖然完全符合形式,但從參謀之一的斯特汀少将手中接獲該份上書的米克貝爾加,眉梢高高地聳起。
“可惡的金發小子,也敢對長官的事插嘴啊。
乖乖地服從命令,也就平靜無事了。
”
米克貝爾加元帥對萊因哈特第一次生氣,或許是就是在這時候了,至今,米克貝爾加元帥與萊因哈特之間,矗立着許多地位與人的障壁,年齡僅僅十八歲,階級不過是少将,家世在零以下,這種不應存在于帝國體制中樞的異端者,沒有必要去意識到其存在。
不過,米克貝爾加并未能到以偏見去看着萊因哈特,他不得不承認其進言合乎戰理。
此時,元帥以老練的方法來處理了事态。
透過斯特汀少将,元帥的回答傳達給了萊因哈特。
雖許或卿之進言,但成功之可能性有其疑問,若卿自身願擔任作戰實行之負責者,總司令部亦不惜全力協助——如此,也就是叫他自已去做做看吧的意思。
“吉爾菲艾斯你認為呢?”
“請做吧。
萊因哈特大人。
”
“你也如此認為嗎?”
似乎是簡短而缺乏個性的對話,但因思考的波長完全不同步,所以不需要漫長的會話或豐富的表現。
萊因哈特對自己作戰行動有着自信,也不打算回避作戰立案所附随的責任。
本來是沒有考慮的餘地的了。
但萊因哈特的弱不在于他本身的能力,而在于屬他指揮下的兵力隻有二千餘艘的這一點。
要是被見死不救,那可不成,但是,和吉爾菲艾斯二人合力,這危險應當也能克服吧。
萊因哈特答應實行了,元帥也就不得不許可作戰了。
“好,總之讓他去做做看。
他要是失敗,再别的手段就行了。
”
米達貝爾加下了決斷,他的敵意還未深到希望萊因哈特失敗,或企圖使他失畋,而且,最重要的,要是不設法收拾處理現在這不象話的戰況,米克貝爾加元帥本身的地位與聲望可能也會有變動,例如,在軍方部分人士也存在着,梅爾卡茲上将的實績與指揮能力比米克貝爾加有着更高的評價的呼聲。
若是米克貝爾加不争氣,宮廷及帝國政府的意思會如何改變,可就很難說了。
就這樣因為種種情由,促使米克貝爾加下了決定,給了萊因哈特機會,而為第六次伊謝爾倫攻防戰,帶來了終結的時刻。
同盟軍的态勢,顯得較為消極。
在十二月七日到九日進行的攻勢失敗時,本該在未受到緻命的損失時就從回廊撤退才對,這種意見逐漸成為總司令部的主流。
即使在主張強硬論,若未出具體的解決策略,是不會有說服力的。
“以楊上校的意見,已是應當撤退的時機了,前幾天,根據他的提案……”
正要說出的格林希爾上将,被總司令官制止了。
“等一下,參謀長,據貴官的口氣,楊上校已經想好了撤退案了,是嗎?”
羅波斯元帥不得不如此确認一下,格林希爾上校回答是YES。
楊威利是六年前在艾爾·法西爾星域樹功,解救同盟軍之不名譽的人,這次也應當期待他的構想力與見識才是吧?
“艾爾·法西爾之事不過是碰巧,這樣的意見也很多的,貴官是否留意到這一點呢?”
羅波斯元帥原本是讨厭楊威利這個“不小心當上軍人”的青年。
在同盟軍中樞的職業軍人中,某一部分有過度信賴個人幕僚的惡評,但羅波斯元帥還不至于頑固執迷的地步。
格林希爾上校而言,要說是信賴楊,還不如說是期待着黑發的青年上校在此次作戰中不時顯現的智略“光華”。
因此,當楊表示出與他本身的思案不同的作戰方案及見解時,他便将之駁回,不會特别對楊有所眷顧。
而當羅波斯元帥還想再說些什麼時,索敵管制員傳來充滿緊張的連絡。
“報告,從伊謝爾倫要塞出擊的帝國軍的一支部隊推定總數約為二千五百艘,在戰域中斜行到我軍背後,可能打算阻絕退路。
”
一瞬的沉默後,羅波斯元帥咋舌。
“那可糟了。
格林希爾上校,楊上校也預測到這件事了嗎?”
“在幾個預測當中,的确是有的。
”
“嗯……”
羅波斯元帥一手托着肥厚的下巴,深思起來,在他那細小的眼睛深處,高速運轉着那生化計算機。
十二月九日二十二時的時刻,帝國軍及同盟軍的戰死者,都已達到三十萬人以上。
如果“雷神之錘”已經發動的活,同盟軍的戰死者數目會更增加,帝國軍的則會減少吧。
因此到此刻為止,以同盟軍而言可說是了不起地善戰,若至此能平安歸返的話,對羅波斯的指揮能力之評價将會提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