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波斯就算做了如此打算,也不緻于遭到非難吧。
若是決心不再多加産生死者的話,反倒值得贊賞,當然得要是他本身有考慮到那一層的話……
完成了正确的計算後,接着就必須去實施才行。
得一邊和帝國軍戰鬥,而又讓全軍脫離到“雷神之錘”的射程外才行。
那不是容易的事業,但羅波斯到今天為止,其事态處理能力的評價并不怎麼低的,或得真正的價值,現在要受到考驗。
萊因哈特的目的,是出到混戰區域之外,假裝同盟軍的退路已被斷絕。
因此,他并不管在前進路線左右布陣的同盟軍,選定敵人分布較弱的宙點,像是将兩點連起來一樣,快速地疾走,那飛天般的速度,當然會引起同盟軍注意,他們有着強烈的欲望去捕捉、擊滅這可惡的敵人。
“别讓他逃了!追啊!”
專注于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大局的人,與淩駕于此的人之間的差别,在此就顯現出來了。
同盟軍的各指揮官,為了捕捉擊滅萊因哈特的小艦隊,翻轉艦首殺了過來。
其第一波,被巧妙的斜線陣發出的集中炮火粉碎,第二波攻勢閃過之後,同盟軍的戰意。
急束上升到近乎發狂的境界,而一心專注于打倒這可惡的敵人。
同盟軍總司令部的部分人們發出恐懼的聲音。
“二千艘左右的數量,無法遮斷我們後路的,那是誘铒。
帝國軍的目的,是在于把自軍與這同盟軍的戰力拉開。
”
楊上校洞察了、斷定了。
但有幾個不确定的要素存在。
就算作為誘铒,僅僅二千艘是太少了。
也許突破不了混戰區域,就在敵方炮火之前被解體了。
或者,這隻是某個急功的人,所做的個人行動呢?若是如此,打算假裝切斷同盟軍退路的戰略構想。
及高速突破混戰區域的戰術上的洗練都非尋常。
而且那無名的敵将完全掌握了大軍的心理弱點,沒有比被少數敵軍玩弄更加屈辱的了。
想要瓦解大軍,第一步,就是經此屈辱感來混亂全軍的統合運用,對此一态,楊亦有其解決之策。
“在混戰狀态下,走出雷神之錘的射程外,到時再拉開彼此的戰力,急速撤退。
”
要實行此事,極緻洗練的戰術能力是必要的,對楊而言,那是最大的障礙。
不論他想出如何合乎戰理,而且針對敵人心理盲點的作戰,若未被完全執行,就隻是平行宇宙的夢想了。
楊以那邊自己都感動的熱枕再次提出建議。
但羅波斯有自己的想法,又不高興年輕幕僚的進言,在第三次進言時,時機已晚,已失去了幹涉狀況的機會了。
※※※
“追來了啊,吉爾菲艾斯,他們中計了。
”
萊因哈特的表情與聲音都充滿昂然的光彩,看起來不安與危機感連分子等級也都不存在,那有一點點是演技,除了吉爾菲艾斯以外所有的幕僚,所有的兵士,萊因哈特必須讓他們服從,比起自己手腳更加确實地行動才行。
“諸位要絲豪不差地遵從我的角度,确實地服從我的命令、我的指示,不得有誤。
諸位是别無他路可走的,要銘記此事!”
隻有我知道你們生還的方法,萊因哈特如此放言,要求全面的服從。
他的部下,約十五萬人的兵士,隻有順從了。
若抱持反感有所懈怠的話,那個人就隻有戰死一途了。
除了信賴這充滿光彩的年青人的力量以外,别無他法了。
象是弗利茲·由謝夫·畢典菲爾特上校,在自已塗裝成漆黑的座艦上,對着部下說了“他的容貌是超乎常人的,隻能祈禱他的頭腦也配得上容貌吧!”
部下的反應,令萊因哈特滿足了。
他近乎苛刻的命令,被迅速實行得毫無間隙。
“但是,如果被見死不救的話……”
這種擔憂絕非沒有。
就此任由同盟軍蹂躏萊因哈特的部隊而去——這對帝國軍而言,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超乎譏諷之表現的認識。
萊因哈特的成功與榮達,對高登巴姆王朝的命脈而言其實是個大兇兆。
因為金發閃動的年輕人,是為了打倒高登巴姆王朝,把魯道夫大帝的子孫拖下來,才一直在戰鬥,攫取勝利的。
但是,帝國軍為了援護将來的帝位篡位者,對指揮混亂的同盟軍,采取攻勢,在戰術熒幕上确認了此光景,讓萊因哈特合了心意。
此時直接指揮帝國軍的極為老實,避免使混亂加劇,慎重地保持距離,開始以炮擊攻擊同盟軍的後背,在這些事态交錯之間,戰場本身遠離了伊謝爾倫要塞,而且在帝國軍巧妙的戰鬥運用下,混戰轉變成了追尾戰。
※※※
“去追那部隊也倒好,可成為從伊謝爾倫撤退的契機。
但是,無論如何得維持與帝國軍的接近戰狀态,否則會為‘雷神之錘’的好糧食啊,要一邊戰鬥一邊拖近敵人。
”
格林希爾上校把楊上校的,也是自己的意見,如此傳達給羅波斯元帥。
但是在現實上,一邊戰鬥,一邊被拖近的同盟軍。
雖然不知道萊因哈特·馮·缪傑爾這個名詞,但以二千艘的小艦隊如此巧地驅使、抵抗、玩弄同盟國的大兵力。
隻是玩小把戲的名手。
隻有指揮千單位程度的器量而已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