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5.甲午一战惊天人

首頁
    汝貴的老婆給他寫的家信,被日本人繳獲,登在日本軍中的報紙上。

    衛汝貴的老婆給他寫的家信是,老爺春秋58歲了,咱家有錢有地,上戰場千萬别玩命,能跑就跑。

    你想這人指揮的軍隊,不是說槍炮不如人,根本沒有精氣神。

    人家打仗将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這可倒好,統帥都打了一上戰場我就跑的主意,讓當兵的給你玩命,開什麼玩笑。

     駭人大屠城 一樣都是洋槍洋炮,清軍那會兒已經使槍炮了,沒有拿糞叉。

    刀矛弓箭都是爺爺輩的玩意,但還是不行。

    黃海海戰中國5艘主力艦沉沒,日本5艦重創。

    重創跟沉沒的區别是重創的那個還能拉回去煉鋼,咱們要煉鋼得給它撈上來。

    我們的定遠、鎮遠挨了二百多發炮彈都沒事,是不沉之艦,主力尚存。

    你速射炮120毫米口徑小炮,你就打,沒事。

     可朝廷不允許北洋水師繼續出戰,就此造成了黃海制海權拱手讓敵。

    遼東之戰,大清發祥之地,結果除了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軍抵抗之外,餘皆一觸即潰。

    這樣,日軍一路高歌猛進,将戰火燒到中國境内。

    遼東之戰,日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旅順大屠殺。

    全城2萬多人,被殺得還剩擡屍的36人。

     當時美國駐華使館的武官在日軍中觀陣,被日本的暴行驚呆了,他給國内的報告中說,旅順城内凝固的鮮血有一英尺厚,到處都是殘肢斷臂。

    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英國人艾倫對這次屠殺有過描述:“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杆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

    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着死屍。

    ”“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着。

    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蕩。

    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屍堵住了。

    死者大都是城裡人。

    ”“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将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剖腹,挖心的事在當時的旅順并不少見,多少無辜無知的兒童慘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很多世界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日本在中國的暴行令世界輿論嘩然,日本不是文明嗎,怎麼能這麼野蠻?日本為了掩蓋罪行,趕緊把中國人的屍體收集火化,有人可能就剩一根指頭了,哪找去?甭管是誰的往一塊兒堆,骨灰裝了滿滿七口棺材。

    這是什麼概念,你看人往那一站那麼大一塊,燒了就一把,不信回家試試,就一把。

    你想七口棺材是多少?小日本有多狠。

    在墳上插一碑,上寫“清國陣亡将兵之墓”。

    裡面有将和兵嗎?沒有,将和兵都跑了,留下的都是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

    日軍除了一路奔東北而來,還有一路就占領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最突出的成果,打到這個份上打不下去了,隻得屈辱求和。

     螞蟻吞大象 甲午戰争的失敗不僅給李鴻章以緻命一擊,也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國是大國,有4億人口,軍隊95萬,打的是一場自衛反擊戰;日本是小國,軍隊隻有29萬,後方遙遠,供應不便,幹的是無恥的侵略勾當。

    可是最終清政府竟然失敗了,日本上演了一出螞蟻吞大象的荒誕劇。

     大清政府,從來都是隻記吃肉,不記挨打。

    清政府平定了國内叛亂,列強之間又相互争奪利益,暫時對于中國無暇顧及。

    在簽訂《北京條約》後,清政府内部一些握有實權的官員同英法之間不再交惡,西方殖民者在中國幾乎不用費力地享受着既得利益,中國政治家的神經稍稍松弛了一些,他們對西方國家的友善充滿了感恩。

    對于隔壁小國日本,清政府向來沒有放在心上。

     小日本不知道哪根筋倔上了,幾乎從沒停止過打中國的主意。

    它很無畏,妄圖以它弱小的身軀吃掉中國,吃下中國是它這輩子的夢想,不管腸胃是否能夠消化。

    明治維新後,小日本資本主義得到飛速發展,可能是由于非良性的過快發展,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産生了軍國主義的變種。

    日本變得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

    1855年,日本胃口大好,有政治家提出要占領台灣島、呂宋,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

    這種思想竟然在不久的将來成為了日本的主流思想。

    很快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得到具體化,并形成文字,日本出台了一部《清國征讨方略》,詳細寫明了征讨步伐。

    可怕的是,日本嚴格按照征讨方案,不動聲色地發動了侵略戰争,而且幾乎完全達到了它的目的。

     清朝政府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