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讓你黃了。
比如我想賣房,我的房是單位的房該房,當初花了兩萬塊錢買的,現在是70平當米,1平方米1萬,我應該賣70萬,結果單位說了,我有優先權,我給你五萬,你不能賣給别人,那我出租,一個月2000塊,多租幾年不就回來了。
隻要是私有存在,農民土地問題就解決不了。
孫中山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産物,他接受了科學的訓練,以歐美學說來充實自己的理論,使它系統化,具體化。
孫中山在《同盟會宣言》中說明實行三民主義的步驟分為軍政、訓政、憲政(軍法、約法、憲法)三個時期。
軍政是破壞時期,注重民族革命;訓政是渡過時期,建設自治,促進民權,注重政治革命;憲政建設之首在民生,注重社會革命,三種革命代替歐美社會演進的三種過程。
革命敢死隊
跟資産階級改良派一個勁給皇帝上書,要求變法不同,革命黨人直接武裝反抗,康有為所說的那些東西在今天一看似乎都很有道理,當時的中國為什麼不能搞民族?康有為認為當時中國人文化程度低,如果照搬了西方民主那一套就打起來了。
可印度文盲比中國多多了,從1947年獨立到現在12次全國大選,沒有一次亂套,民主與文化程度的關系并非如康有為說的那般簡單對應。
革命的理念
跟資産階級改良派一個勁給皇帝上書,要求變法不同,革命黨人直接武裝反抗,康有為所說的那些東西在今天一看似乎都很有道理,當時的中國為什麼不能搞民主?康有為認為當時中國人文化程度低,如果照搬了西方民主那一套就打起來了。
可印度文盲比中國多多了,從1947年獨立到現在12次全國大選,沒有一次亂套。
民主與文化程度的關系并非如康有為說的那般簡單對應。
革命的理念已經在很多人心裡生根,特别是在留學生中。
各地大小起事不斷。
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的學生革命家昊祿貞,回國後在湖北的新軍中服役,利用職務之便,他在陸軍中安插了幾位同志,在士兵中搞宣傳鼓動工作。
他和幾位向往革命的朋友在湖北省個地方的學校舉行集會,宣傳革命,并散發激進的刊物和傳單。
他們組建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組織,取名為科學補習所,冒充學術團體。
他們收到消息,黃興計劃在1904年秋發動叛亂,就在湖北作了安排以配合黃興在湖南的行動。
這是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同時在湖南的六個城市起事,還希望能在湖北、四川、江西、南京和上海得到響應,起義的時間定在慈禧太後的70歲生日,即1904年11月16日,但清廷的耳目偵破了這一密謀,迅即予以撲滅。
1906年12月,同盟會員劉道一發動了萍浏醴起義。
劉道一,字炳生,号鋤非。
湖南衡山人,1884年出生,早年曾就讀于湘潭美國教會學校,通宵英語,後随兄劉揆一參加革命。
1904年加入華興會,聯絡會黨,準備起事。
起事失敗,流亡日本,與秋瑾等在東京組織十人團。
次年加入同盟會,任書記、幹事。
1906年,劉道一領導發動“萍浏醴起義”,義軍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湖南省的萍鄉、浏陽、醴陵等地區。
此次起義的規模很小,隻有幾百人左右的規模,很快就被清軍鎮壓了下去。
1906年12月,起義失敗,劉道一在長沙被捕。
審訊的時候,劉怒斥說:“士可殺而不可辱,死者死爾。
”12月31日,被清政府殺害在長沙浏陽門外,年僅22歲。
與後來的武昌起義的影響力相比,劉道一所領導的“萍浏醴起義”簡直不值一提,但是,正是千萬次這種小規模的反清起義星星之火,形成了後來的燎原全國之勢!當時的同盟會主要領導人孫中山和黃興都很重視此次起義,對劉道一的英勇就義,感到惋惜和悲痛!紛紛寫挽詩悼念劉道一。
孫中山寫的七律雲: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餘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看來,革命領袖孫中山除了極具政治韬略,文采也是極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