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关于儒家的一切

首頁
    一絲古怪的味道,可他不清楚這異樣從何而來。

    不過蜚先生沒有過多糾結此事,他嘶啞着嗓子對許攸道:“您前往曹營的理由,在下也安排好了。

    ” “哦?說來聽聽。

    ”許攸好奇地問。

     許攸要扮演的角色,是從袁紹營中叛逃之人。

    他為何棄強從弱,必須得有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否則人必生疑。

    蜚先生從懷裡拿出一份書信,擱在許攸身前:“這是東山截獲的一封官渡送往許都的催糧文書。

    ” 許攸打開看了一眼,啧啧歎道:“都說曹阿瞞這幾年屯田有方,攢了不少家底,想不到官渡一戰米缸就快見底了。

    ” 蜚先生道:“您拿着這封書信去見主公,獻上分兵襲許之計。

    而公則趁機進了讒言,說您與曹操有舊,此舉是明幫河北暗助曹氏。

    主公大怒,将您在邺城的家人尋了個罪名收監,還要把您投入監牢。

    您走投無路,隻得南下官渡投曹。

    ” 許攸聽到這個安排,大笑起來:“好,好,這個設計好,果然是隻有我河北幕府才有的特色。

    曹操聽了,一定不會起疑。

    ” 公則是颍川一派,許攸卻是南陽巨頭,兩者互相陷害使壞,實在是袁營最平常不過的風景。

    蜚先生編造的這個理由,任誰都覺得理所當然。

    劉平甚至懷疑,公則可能真的有這麼個打算,隻不過真戲假作而已。

     劉平心裡又是一轉,不由得佩服起蜚先生來。

    這個理由不光是為了瞞過曹公,也暗暗含了一層牽制許攸之意——為了讓靖安曹笃信不疑,許攸在邺城的妻兒會被假意收押。

    若許攸順利完成任務,妻兒原樣放回;若許攸有什麼二心,這假戲就會真作。

    這個許攸叛逃的理由,反而成了他無法叛逃的原因。

     劉平看向許攸,他卻似乎沒看出這一層意思來,高高興興地揮舞着右手道:“既然曹公糧荒,那麼我此去曹營,正好以糧草入手,趁機攻心,讓他來烏巢就糧。

    ”說到這裡,許攸的三角眼掃視了一圈,目光落到蜚先生身上,指頭一點:“不過你們可不要自作聰明,先把烏巢糧草運走。

    那裡積屯咱們全軍大半糧草,對曹軍可是個大大的刺激。

    你們轉移了糧草,剩個空殼,曹公說不定就不來了。

    ” 許攸的話不太好聽,但蜚先生隻能點頭稱是。

    許攸在袁營的地位,算起來比公則還要高上一線,不是一個東山能壓住的。

     三人又讨論了一些細節,忽然鄧展走進來,他現在算是天子禁衛,負責進出宿衛并通傳等事。

    鄧展面無表情地說道:“東山急報。

    ”然後看向蜚先生。

    他是東山首腦。

     蜚先生罵了一句“真不是時候”,然後向天子與許攸緻歉告退:“我去處理一下急務,馬上就回來。

    ”說完他起身急匆匆地走出營帳。

     這裡是天子行宮,規矩很多。

    蜚先生的事務再急,也不能在行宮内處理,必須離開院落幾步,做完事後再返回來。

     等到确認蜚先生離開了院落,劉平看向許攸的眼神突然變了,他急速說道:“蜚先生随時可能回來,我們沒有多少時間。

    ” 許攸眼珠一轉:“你一說主公兩次急信催我,我就知道你和曹世侄是一夥的。

    ”在邺城時,曹丕冒充前線使者去見許攸,結果被真的使者撞破。

    劉平故意透露出這個細節,蜚先生茫然不知,許攸卻是一聽就懂。

     “沒想到漢室真的和曹阿瞞聯手了,你們把邺城可折騰得夠可以。

    ”許攸感慨。

    他離開的時候,邺城還沒從混亂中恢複過來。

     “朕在邺城本欲去拜訪先生,可惜未能成行。

    朕聽曹丕說您有投曹之意,所以這次舉薦您前往曹營為間,其實是順水推舟,滿足先生這個心願——曹公如今正是最艱苦的時候,你這一去,雪中送炭,勝過錦上添花啊,前途無量。

    ” 劉平怕蜚先生回來就無法說話,所以省掉了試探和寒暄,直截了當進入正題。

    他知道許攸是個唯利是圖的人,索性幹脆挑明價碼,更省力氣,語氣上也變得咄咄逼人。

    許攸眯起眼睛,他确實有假投變真投的意思,可劉平這麼開誠布公地說話,他可有點不太習慣。

     “這個時候投曹,對我來說,好處确實會是最大。

    ”許攸點頭承認,可又疑道,“陛下如此積極推動此事,卻又要為漢室争得什麼利益?” “朕送你這個前程,隻要你幫朕一件事。

    ” “哦?” 劉平伸出一根指頭:“我要你身上的一樣東西:許邵的《月旦評》。

    ” 許攸一副“早預料到了”的神情:“若是要這樣東西,陛下您開的價碼,可不太夠呢。

    ” “在曹氏的前途不算麼?” “那是曹公的出價。

    從漢室我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三公之位。

    ” “嗤……”許攸不屑一顧,“桓帝那會兒,三公還能賣個幾千幾萬錢,如今可不值錢了。

    ” 劉平沒時間轉彎抹角,他促聲道:“許先生,你要知道。

    這《月旦評》無論是在袁紹手中還是曹操手中,無非是博得幾句褒獎。

    若是給朕,不出數年,你那三公之位便會是實至名歸。

    ” 許攸一時間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個承諾,幾乎相當于是宣戰曹氏、漢室重興的宣言。

     “這……這有些荒謬吧?” “朕若龜縮在許都說這樣的話,或許隻是大言;如今朕卻親身犯險,白龍魚服,置身此間。

    卿以為朕之決心如何?” 面對天子展現出的驚人決心,許攸沉默了。

    天子的意思很明白,這筆《月旦評》的買賣,獻與袁曹,算是交易;交給漢室,卻是投資。

    前者穩妥,所得有限;後者風險頗大,收益卻可能是幾十倍。

     許攸擡起頭來,他看到的是天子無比堅定的目光。

    從古至今,确實沒有一位君王像這位天子一樣孤身遊走于中原,漢室看來真的是豁出去了。

    許攸再回想起那個看似荒謬的承諾,似乎變得不那麼虛無缥缈了。

    如果眼前真的是中興之主,那許給他的三公之位可就值錢了,而他要付出的,不過是一本名冊而已…… “好,不過得等我順利到了曹營再說。

    ”許攸終于下了決心。

    以小博大,這值得冒險。

     “子遠做事果然謹慎,呵呵。

    朕會告訴你轉交給誰,你甚至可以等塵埃落定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