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首頁
    鳳女軍也具相當的實力。

     李靖之所以為将,就是他能綜觀敵我大勢,剖析分明,預制良策,見事於未發,防患未然。

     而這些往往是别人難以見到的,因為他的這些安排并不明顯。

     所以當建成奏請要李世民去掃蕩煙氛,統一天下時,高祖是個謹慎的人,表示最好等李靖凱歌回來再說。

    可是有劉文靜及李密兩個人陳說厲害,說那些反王此刻各據一方,大事擴充,目前基礎未穩,若不趁機擊之,則俟其實力壯大後,将反受其撲擊了。

     然後又畫下了圖形,說高祖雖居長安帝都,然地瘠民困,而窦建德居江南,王世允在湘楚,都是魚米之鄉,若等他們準備成熟,幾面交擊,兵力或不足懼,可是時日一久,糧饷難以為繼,就會被他們拖垮了。

     這一番話說得危言聳聽,但的确也是事實,高祖不免心動,卻又耽慮派不出兵來。

     李密卻又表示了他的忠誠,說晉陽兵馬為大唐的基本武力,自以捍衛京師為主,但是他金墉的舊部卻足可一用,何妨就調這支兵去征伐。

     高祖對李密手擁重兵,心中不無顧慮,聽李密說出了這番話,倒是欣然同意了。

     李密何以如此慷慨呢?他有他的用意。

    他并不甘心投唐的,隻是情勢不由人而已,他想把兵先調出去,日後再利用舊日的關系,加以号召,仍然可以将他們吸引自己這邊來的,瓦崗諸友跟李世民的關系究竟不如自己深。

    他們各懷鬼胎,打着自己的算盤,總算把高祖說動了,於是下诏次子秦王世民準備率軍掃蕩各路反王,所率各部以金墉舊部為主,大唐所部則由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與驸馬柴紹分别統率,暫時捍衛京畿,必要時則作接應。

     這個部署十分周全,倒是沒什麼,這時秦王世民才提出推舉秦瓊挂帥的要求,而自任監軍。

     他的理由是秦瓊與金墉舊部相處時日久,知道各人的長短,謂度運兵較為适宜。

     瓦崗衆兄弟當然十分贊同,他們是義氣的結合。

    李世民雖是他們所尊敬的人,倒是相處不久,沒有很深的感情,在他手下,心裡多少有點不痛快,以前李靖在,帥印必然是李靖執掌,大家沒話說,因為李靖一向是弟兄們心中的首領人物。

    而李密以前不歡迎李靖加盟金墉,也是為了怕被李靖侵占了領導權。

     現在李靖西征,秦叔寶是大家第二個領導的中心,舉他出來為帥,自然皆大歡喜,其中最支持的是程咬金與羅成,他們都是秦瓊的死黨,除了李靖與秦瓊之外,沒有第三個人能降伏得了他們的。

     秦瓊本人倒是十分惶恐,他明白自己不是元帥的材料,連忙表示謙辭,程咬金瞪眼叫道:“我的哥,你就坐了那帥位吧,還客氣什麼?除了你之外,還有誰敢做這個大元帥,俺老程就第一個不服!”說着就要推秦瓊上去。

     秦瓊忙道:“賢弟!别胡鬧,這元帥豈是随便做得的?一個指揮失當,誤了軍機,就是千萬人的生死,朝中知兵的人多得很,那一個都此愚兄強,怎麼輪到愚兄呢?” 程咬金叫道:“一個元帥罷了,有什麼了不起,俺當年還做過皇帝呢!你說你不如人,俺老程就不相信,别人再強煞了,隻要他沒法子叫老程跟羅兄弟點頭,這個大元帥就當不成。

    藥師兄若在,老程沒話說,人家天生就是塊元帥的料,他西征去了,就數你了。

    ” 李世民對高祖卻另有一番私下的說詞:“父皇!秦叔寶是我家恩人,投到我們這邊來,由於他衆家兄弟多,不便特加封賞,臣兒一直感到很抱歉,如今再歸屬臣兒帳下使喚,臣兒更不安心了,故而将這帥印叫他掌了,日後論功,也好将他封得重些。

    ” 唐高祖李淵是個很重恩情的人,他受了秦瓊的救命之恩,曾經立了長生祿位,早晚敬香以示不忘,對秦瓊,一直想要好好地報答他,這番話自是聽得進去。

     這其中最反對的人就是李密,他要求派自己所部的軍隊作戰,原是有用意的,但若是用秦瓊為帥,他就慘了,那些弟兄再也拉不回來了。

     他的死黨是王伯當,王伯當在三十六友中頗有号召力,而王伯當對他則是忠心耿耿,絕不會離他而去的。

     可是王伯當的号召力不如秦瓊,而秦瓊卻是跟自己作對的,兵一到他的手,是再也要不回來了。

     先前,他提出用金墉所部作戰,根本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因為秦叔寶絕不可能被推出挂帥的。

     誰知道李世民會來上這一手,讓他搬石頭壓了自己的腳,所以他在殿上力争,無非說秦叔寶不是将帥之材,難以擔當此等重任。

     這次建成卻跟他唱反調了,那是魏徵獻的謀,秦王用秦瓊為帥,這是件很有利的事,用一個不解軍機的人掌帥印,想像得到的,戰事絕不會順利,他們就可以打擊世民了。

     建成對於搗一個人的蛋是很有天才的,他立刻就對高祖密奏:“李密與秦元帥不合,由來已久,前次還想殺掉秦元帥呢,他自然不會為秦瓊說好話的。

    ” 高祖本就耳根子軟,再加上他對秦瓊的好感,也不容許别人對秦瓊有所诋譏,所以立下旨令,為秦瓊拜帥,同時也準了李世民的其他奏議,派秦王李世民殿下為随行監軍,另任徐茂公為軍師,參贊軍務,羅成拜了先鋒大印,舊日的兵将,差不多全用上了!隻有王伯當,因為表示忠心於李密,到他府中任中書舍人去了,沒有随行去征伐,這又是使李密很失望的事。

     李密對王伯當的忠心是可信的,他希望王伯當也去參加掃蕩是有着另外的目的。

     王伯當是世家子弟出身,在瓦崗諸友中是有限的幾個具有将才的人選之一,本身武藝高不算,神射之技,舉世無雙,為人又極重友情義氣,他若是在軍中,必為主将之一,轄下可以有一标人馬,而且有好幾個弟兄會追随着他,如此,差不多尚可掌握住一半的人馬,李密想:如果能回到金墉再度自立的話,王伯當也可以帶一半的人回來。

     但是他不了解王伯當是條血性漠子,他心中的道德标準是忠與義兩個字。

    對李密是認定了的主公,忠心不二,對朋友的義氣也不肯稍減半分的。

     李密是他引進到瓦崗的,那些弟兄們瞧在他的份上共尊李密為主,使他十分感激,他也不會為了李密而損及了兄弟間的友情與道義。

    李密得意時,對瓦崗友的信任漸疏,使他十分的痛苦,因而也常為忠義難以兩全為難。

     李密在長安兵敗而降唐,他心中好過了一點,因為,他至少不必再為李密而跟衆家兄弟增加隔閡與誤會了。

     但他也知道李密的用心,所以堅持不肯在掃蕩軍中任職,以免日後又面臨一次痛苦而困難的抉擇。

     李密這下子果真是偷雞不着蝕把米,回到自己的千歲王府,立刻就發脾氣罵道:“伯當,你這是什麼意思?我把你當心腹兄弟,你卻處處扯我的後腿!” 王伯當痛苦地道:“微臣不敢,微臣對主公的忠心,惟天可表,若有他意,定遭天譴。

    ” “你不必賭咒,你在軍中本來就是右騎大将軍,屬下有三彪人馬,那至少也是個副帥,足可與羅成分庭抗禮,你卻推辭不就,白白讓給了别人。

    ” 王伯當耐住性子道:“微臣以為侍奉主公,此建勳立功更為重要,再說接替微臣職位的也是自家弟兄,并非外人。

    ” 李密冷笑道:“恐怕隻有你如此以為了,别人那一個把你當作自家弟兄的!” 王伯當道:“微臣等三十六人,血盟俱在,無人敢違。

    ” 李密冷笑一聲道:“你叫他們跟我一起回金墉看看,他們那一個會聽你的!” 王伯當忙道:“主公,他們已為唐臣,理當忠心大唐,微臣怎敢以小義私情去影響他們的大節?” 李密生氣了道:“他們也曾是我臣屬,怎麼會在緊要關頭背叛了我?”王伯當道:“沒有的事。

    他們是在主公降唐之後,才易的旗幟,在此之前,他們沒-有一個人先表示降意的。

    ” “李元-兵叩城下,他們怎不力戰?” 王伯當啞口無言了,他不是說不出理由,而是不便說出理由,他不能說李密的專橫、嫉才,使得衆家兄弟對他失去了信心與尊敬……” 李密自己也有點明白,倒是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事追究,因此歎了一口氣道:“我建議用我們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