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辭。
”
李世民也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連連地道:“謝謝元帥!謝謝元帥,孤隻希望元帥此,去能馬到成功,早奏凱歌,孤這邊實在很需要元帥來支援的。
”
他有些話不便跟李靖說,但他知道自己在日後率軍去掃蕩時,一定會很不順利。
兄長建成一定會以捍衛根本為重,将晉唐的精兵指揮權争了過去,屯紮在京師四郊。
而自己所率的,隻是從各處投來的雜湊部隊。
那些兵根本是農家子弟,被拉夫來強充兵卒,毫無戰鬥技能,要他們去打仗,前途實未可樂觀。
李世民本來是全寄望於李靖身上,對於建成的争取親兵指揮權不甚在意,那知建成竟然出點子來,把李靖跟他調開,這怎不使李世民憂急在心呢?
李靖卻懂得了李世民内心的憂慮,因而笑道:“臣妻張出塵亦稍稍知兵,而其所率的飛鳳女軍出身太湖水寨,戰技頗有可觀,臣此去塞上,她們随行不便,臣想撥在殿下帳下,托殿下照顯。
”
李世民一聽十分高興,他知道這批飛鳳軍人數雖不多,卻十分厲害,戰果輝煌,而張出塵也好用奇兵,最難得的是她有虬髯客的江湖關系,跟許多草-豪傑都有交情,而此去掃蕩各路反王,他們的部屬也多半來自草。
……
若得張出塵相勸,與李靖親在并無差别。
不過他想了一下道:“元帥西征,正是需要人手之際……”
李靖道:“沙漠之戰,女人參加不适合,我本來也不打算帶她們去,所以才請殿下照料。
”
李世民道:“那裡是孤照料夫人,根本是孤要借重夫人。
元帥,孤再度謝謝了!”
這次确是他出自真心的道謝。
因為李靖留下了張出塵,對他的幫助太大了。
李靖又道:“殿下掃蕩之時,所部之兵卒恐怕将是各地的降卒居多,這些人未受或陣訓練,恐怕很難帶。
”
李世民道:“是的。
孤正在擔慮此事,本來想規劃到元帥帳下,由元帥來訓練的,現在元帥将有遠行,孤就很感為難了。
”
李靖笑道:“金墉諸将可以借重。
”
“他們是李密的部下,若要借重他們,一定又要用到李密,那是很難取得父王的同意。
”
李靖道:“李密萬不可使之重掌大權,但秦叔寶兄可以掌帥印,殿下自居監軍即可。
他已與李密反目,但金墉諸将跟他的交情很深,尤其是燕山羅成為其表兄弟,而羅成的部屬都是燕山子弟軍,訓練精良,以之挂先鋒印……”
李世民大喜道:“元帥高明、元帥高明,秦将軍對父王曾有救駕之功,薦他為帥,父皇一定答應,秦将軍挂了帥印,金墉諸将一定會自動相随,而李密也反對不了。
”
李靖道:“這為其一,最主要的還是隻有秦瓊挂帥,羅成才肯出任先鋒,換了第二個人,是調不動他的。
”
李世民高興地道:“是,是,多謝元帥指點,世民一定遵辦,元帥還有其他指示的沒有?”
李靖又想了一下道:“李密此人非甘居人下者,留在長安,須防其作怪。
”
“啊?他又能作什麼?”
李靖道:“他跟太子很接近,來往頻仍,這就不是好事,殿下必須嚴加防範。
”
李世民不禁憂形於色。
他也發現了這一點,但是卻無可奈何。
李靖接着道:“大唐之擎天柱為殿下,李密欲圖天下,一定要先降殿下,而太子對殿下,亦有猜忌之心,這兩個人本來是極難相處融洽的,忽然會在一起,必有所共圖之目的,顯而易見的就是殿下了。
”
李世民隻得道:“孤會小心的。
”李靖道:“臣在,自知防範,臣即将遠行,隻有把臣妻留下,她對李密了解頗深,因此有事時,殿下可以去問問她,多少替殿下分點憂。
”
李世民道:“一定,一定,李夫人的才華韬略,孤也是十分欽佩,就是其他方面,孤也要不時的請教,明日将有旨意下來,元帥即将遠行,孤不再打擾了!”
果然在第二天早朝時,高祖下了旨意,敕命李靖為西路征讨大元帥,即時率軍出征,以濟邊患。
聖旨既下,是沒有可推托的。
何況李靖的确很喜歡長征塞上,他在曆史上最欣賞的人就是漢代兩位大将軍衛青與霍去病,經常想像他們統率大軍,長征匈奴,在一望無垠的大沙漠上,揮軍厮殺,揚威異域。
當然,他也為自己同宗的老祖宗李廣以及稍後的李陵抱屈,似乎他們姓李的在大草原上都不怎麼得志。
他也曾經立下過誓願,有朝一日,若能有個機會,必然要在大草原上創一番英雄事迹,酹酒於李陵墓前,告訴那地下的幽靈,後世姓李的子孫,終於有一個人轟轟烈烈地來了。
現在,這個志願終於即将實現。
他要勒石立表在玉門關外,天山之麓,記述下他的名字,傳諸不朽。
他率的這些人當然不如衛青與霍去病那麼聲勢豪壯,但精銳過之,他相信自己必可成功。
當年,漢定遠侯班超以三十六友都能揚威異域,他現在是以一萬倍的實力去進行這件事,還會不成功嗎?何況,他的敵人已沒有漢時那麼強了。
打仗沒有不傷元氣的,曆經漠代的幾次血戰以及漢朝大軍的數度西征,塞外的胡人受創也很重。
最兇悍的幾支部族,被漢人窮追猛打,在大漠上已無法立足,遠竄入西方,把極西的白毛夷人擾得天翻地覆,於是他們在那邊也慢慢地安頓下來,放棄了對中原華夏的侵略意圖。
沙漠上少了那批禍害之後,着實安穩了幾百年,現在所岖起的隻是一些少數的部族,在作試探性的騷擾而已,根本是不足以成氣候的,也沒有征伐的必要。
完全是魏徵替建成設下的計劃,分散李世民的實力,以便進行奪權的手段。
李靖當然明白這個陰謀,-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欣然上這,主要是他此魏徵看得透,知道李世民在一般人心中的份量,是已經被視為未來的天下之主,德不孤必有鄰,他相信李世民會有很多助力,到那個時候,李世民的實力隻有更堅強。
不過他也替李世民布下了一着妙棋,就是要李世民請求自任監軍而将秦叔寶舉薦為帥。
秦瓊是出身江湖的豪傑,雖然他的祖上是武将,武藝也是家傳的,但他卻沒有在兵法上下過苦功,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将帥人選,但是秦瓊在一般将宮中人緣最佳,除了跟李密不和外,幾乎跟誰都有很深的交情,用秦瓊挂帥印,第一可以将李密的一半實力拉過來,第二可以穩住羅成,至於戰略方面的欠缺,則可以再拉上一個徐茂公,此人在三十六友中屬於謀士型的,一肚子鬼主意,常有莫測之機。
他也不長於正式的用兵布陣作戰,但羅成是将門出身,戰法精通,所部的子弟兵是從燕州帶來的親兵,用以挂先鋒打頭一線,已能彌補所缺。
而且,要掃蕩的各路反王,也沒有真正懂得用兵的。
用兵是一門大學問,李靖倒不是自誇。
因為李靖是自幼下了苦功,又得到适高明的指點。
舉世滔滔,英雄紛起,雖出了不少豪傑,但隻是勇力義氣過人而已,絕少懂得用兵如神的。
李靖數青史人物,也沒幾個值得他稱許的,倒是後漢三國時代,出了幾個将才,如魏文帝曹操,漠武鄉侯諸葛孔明先生及東吳周公瑾,其後隻有司馬懿勉強夠資格,再以後則乏善可陳了。
數之現代,早些年的楊素和韓擒虎也隻是馬馬虎虎而已,他們都不如李靖高明。
所以說李靖是天下第一人,并不為過,虬髯客對他如此稱許,李世民對他如此倚重,都不是沒有道理的。
秦瓊不是将才,徐茂公也不是将才,所以他們的對手也都沒有什麼大将之才,而草莽出身的人好用詭謀,徐茂公一肚子鬼主意正好以詭制詭。
再者,李世民本人并不外行,多少懂一點,更何況,李靖把張出塵留了下來。
别看她是個女人,雙眼若電,在沙場上不遜須眉,而且是經楊素與李靖兩個人薰陶之下,韬略相當高明,在李靖的光芒掩照下,她顯不出特别,李靖不在時,她足堪獨當一面。
這點李世民很清楚,因為李世民常去讨教,經常在張出塵那兒得到了答案,再去問李靖時,往往差不多。
李靖留下了張出塵,實際上就是為李世民作參謀智囊的,何況那一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