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請師父住世度衆生,尤其寺中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師父的引導。
”老和尚說:“度衆生?現在的人,越來越奢華,貪念熾盛,離佛法越來越遠,衆生那麼多,要度怎麼度得完?師父不識字,但是你們卻能跟随師父修苦行,都很孝順師父,依照佛法認真在行,師父也盡量維持這個色身住世,但色身終是有壞的一天,等到這個假殼子不能再住時,我也無法勉強。
”
老和尚又接着說:“今日起,我就禁語,交待大家的一些話,切要記得,彼此要含忍合作,凡事都須慚愧自己的不是,切不可責人非,緻生争端,大衆和合,清淨修行。
”老和尚開示畢,大衆起來頂禮師父後,便退下。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二七日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心修得清淨,無業垢,那麼臨終時,這個‘心’便投入蓮花,由西方蓮池自然化生,而不由父母精血的穢體,由父母體生的還有生死輪回。
”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
“在家人的習性,是凡事分别是非、曲直、對錯,争長争短的,惡心相向,出口如劍,而出家法就不同了。
出家人要忍辱為本,慈悲為懷,事無分是非曲直,甚至無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轉慈悲的心,學忍辱吃虧,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
※日期:一九八一年春季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開示:“兩堂課誦在訓練精神,每堂課誦,均有一切龍天、非人、孤魂等衆來聽,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這樣,我們也會得到自心的安樂,冥陽兩利。
”
“對于他人的侮辱,能忍下來,便是我們的福報,以後還會慢慢地開智慧,忍辱也是在開我們的智慧。
”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挂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若還執着我在進步,或做了多少功德,會起我慢貢高,還是很危險。
”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歲
晚殿後,衆師兄弟向老和尚頂禮請安,某某師問:“如何得六根清淨?”
老和尚答:“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别煩惱,分别善惡、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别就是六根不清淨。
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别煩惱,直至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别,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
”
“譬如說:别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别,如獲至寶。
對廚房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自己本身會損福,反而還增加煮的人的福氣。
在廚房領職事的人,要拿出觀音菩薩鬥羅漢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來吃飯,總是要想辦法弄出來。
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煩惱。
”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三日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對出家弟子開示:“做為一個出家人,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名利等,各方面放下,看得破,淡泊一切,由自身的種種作為表現,去感動衆生,去作一個天人師的表範,赢得衆生的恭敬,更以此苦行利他的胸懷,去圓滿他人,利益他人,感動他人,才是一個出家人的行儀與度衆的正确方法,而不是耍法師的架子,要吃得好、住得好,樣樣去勞煩他人。
一個法師若是對自身的衣食、名聞、利養各方面,樣樣不能徹底看破、放下,那麼他在自度度人的方面,還是存在種種困難。
”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挂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羁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衆,接受供養,再把此供養轉施為利益衆生的事業。
”
“施主供養、布施的功德遍十方,受供者若三心未了,任意恣食,不懷慚愧,視之理所當然,那麼披毛戴角,還有你的一份。
”
下午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現在的寺院經營或是度衆的方式,大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隻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衆生見了自然起歡喜心,所說的話,都能被衆生所信受,且天龍八部自然擁護。
度衆利生,不是在口頭言語上度。
”
“什麼叫做莊嚴自己?不起無明是名莊嚴,内蘊謙卑、慈悲的涵養,行動如儀,是名莊嚴。
”
“我們自身若不修持,不為常住、衆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則天人遠去,龍天不護,自然業障來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種種事端,落魔窟。
反之,則善神戒神、天龍八部來相護法,魔障不臨,自然心得清淨,安定自在。
”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歲
晚殿後,老和尚在客堂對寺衆開示:“吃東西時,想想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怎麼來的?想想自己有沒有修?若不懷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