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邊念佛,去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貪戀世間的東西,就還要輪回在四生裡。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飯,不着香味觸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飯、不穿衣、挨凍、不睡覺,想當一個老修行。
而是修到一個境界,自然不餓不困。
★做事情是訓練我們的頭腦,有事做才不會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講求物質上的享受,愛漂亮,頭發怎麼修飾,衣服怎麼穿,若有錢人,還可以搞這些花樣,沒錢的人為了這些就會步入歧途。
貪這些香味觸法,則四生皆有份,堕落為蝴蝶、豬、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氣的人穿得到。
★衣服隻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講求好壞。
★在家人不懂,以為沒生孩子就命苦,自歎不如人家兒孫滿堂,殊不知他的冤親債主少。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三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二歲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麼事都不管,這就有堅固心,這就是修行。
若做是做,還打妄想:要讀佛學院,要……,這還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别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别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五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二歲
★出家修行不簡單,出家事情較多,因為冤親債主皆來讨,故病苦、種種不如意事齊到。
若能跳得過,則好修行,跳不過則無法安心辦道,故有病苦時,也當勉強自己,多禮佛,業障才會消。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九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二歲
★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着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
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
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一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二歲
★我們對,而别人不對,我們若讓他作主,則變成我們不對。
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轉。
★經藏在哪裡?經藏在我們的心中。
但這要智慧開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理出來。
★法器、唱贊,這些都是自然會的,不是刻意去學,智慧開自然而然就會了。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廿一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二歲
★在佛陀正法時代,魔王無法破壞佛法,他就說要在末法時代,穿出家人衣服,來破壞佛法,就如同現在的人,現出家相,而他的頭腦卻是在家樣,這就是魔。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廿五曰地點:承天禅寺年齡:九十二歲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
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
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别,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抛棄父母不顧,希望成空。
一口氣快斷時,還想着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挂礙,愛情愛别、生、老、病、死、苦,也随之而至,六道輪回逃也逃不了。
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
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
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
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回。
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飯、香味觸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問:女衆念佛是否能達到一心?
師:能,佛是人做的,但女衆要比男衆多修五百世。
★我們在世間幾百年,才等于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間不好過,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樣,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後來就要披毛戴角還。
徒問:為什麼“甯可幫愚人拿包袱,不為能人之軍師”?
師答:處處君子,處處小人(能人名堂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