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
說好話,不惡口,盡量促使人和好,不破壞别人,就不犯兩舌。
口裡說話從來不帶污穢的語言,這叫“不惡口”。
總是贊歎,除了贊歎别人的功德之外,盡量說些好聽的,說些使人歡喜的語言,這就是對治“惡口”了。
沒有道理的話不說,不要一天到晚都說一些打發時間的“閑談”,再不就是“人我是非”,這類的話不說,就是“不绮語”。
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說,騙人、欺詐、妄語就更不說了,這樣口業就清淨了。
加個“不”
字就是善業,沒有“不”字就是惡業,也叫“惡輪”。
心裡起貪念,起瞋念,起了邪見,愚癡就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明白,胡塗,無明業因,就是“貪、瞋、癡”所引起。
如果我們心裡“不貪、不瞋、不癡”,就是善業。
身上“不殺、不盜、不淫”,就是善業。
“不淫”是指除了夫婦關系之外,但從究竟來說,是一切不淫,這就是善業。
形容這十善業,就是“善輪”。
若是造罪了,就成為“惡輪”。
“輪”有什麼作用呢?
大家都知道,輪是不停的發動運轉。
輪是轉變的意思,輪轉不停的。
為什麼我們在六道輪回,會永遠不停息?永遠流轉?就是因為“業”,“業”使你不能停止;若你做“善業”,善也使你不能停止。
但是“十輪”有究竟,也有初步。
将善業達到佛的“十輪”,就是“十智”。
将衆生的惡,轉到“五逆十惡”,就是最惡的“十惡輪”,“無依行品”、“有依行品”,講的也是這個“十惡輪”。
先講以佛的“十輪”來對治衆生的“十惡輪”。
因為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十輪”,為什麼要加一個“地藏十輪”呢?這部經最後被囑記來流轉、護持這部經的菩薩是虛空藏菩藏。
《地藏經》的〈囑累人天品〉,也是虛空藏菩薩。
大家知道“虛空藏菩薩”是什麼涵義?“虛空藏菩薩”在《華嚴經》上,是指容納一切、含攝一切;虛空藏的“藏”
是寶藏的意思。
“虛空”不是這個虛空,而是形容他證得了“性空”,證得了“真心”,證得了《占察經》的十相。
“空”,不空,“虛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
這部經囑記他去宣傳,囑記他去弘揚。
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甚麼時候才會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證得這個“性體”了,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稱為“大乘”。
“大”者,是指我們的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這個“大”字,《大乘妙法蓮華經》也是這個“大”字。
“大”字是标明我們的心體、總體。
一切的法門,大總相法門體,就是大。
“乘”是運載,若依這十善業,就能把你運載到達究竟的“寂滅”,能“寂滅”就是佛果。
“空”的涵義,在梵文裡,或者叫“寂滅”,或者叫“寂靜”,都是形容“空”
的。
然而它不說“空”,中文沒有這個字,我們翻譯不出來,就用“空”這個字來代替;但是一用“空”,我們又誤以為跟空一樣,一說到“空”,好多人就落了“斷滅見”,以為“空”就是沒有了!“空”不是沒有了,“空”是說“緣起的諸法”,它的本體是“性空”的,這一個“空”是包括一切“緣起法”的,怎麼樣來顯這一個“空”呢?用“緣起”來顯這一個“空”,如何來證得這一個“空”呢?“緣起還滅”就證得這一個“空”。
“大集”有兩種解釋:一是在這個法會當中,集合了很多的衆生,多到什麼程度呢?無數!你一看經文就知道了,有多少的聲聞僧?過數量的。
用數量來計算而不可能計算的,叫過數量。
有多少菩薩僧呢?過數量!凡是說地藏法門的,除了《占察善惡業報經》之外,處所有兩個:一個是在忉利天,一個是在七金山之内,這個佉羅山是在欲界和色界中間,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
那麼處所就殊勝了,在那裡集會,才容納得下。
凡是佛經所說的數字,不要用我們人間的數字去計算,用一、二、三、四、五、六來計算。
好多億、好多萬、好多兆?我們是無法計算的,因此佛一比喻,就用恒河沙來比喻。
恒河的沙,七、八千裡的恒河,那沙的數字有好多?那不是人的智力所能數出來的。
因此在數字上,你應當這樣子來理解。
另一種解釋是說,你能聽聞到“十業”,就能把你運載,發明你的心地,成就你的“性體”,成就你的“毗盧遮那”,就能夠到達“大”。
所以,在此次法會所集的這些會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