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轮品第二

首頁
    口葷味,罵人都帶髒字的。

    這就要不得。

    說話不開口還可以,一開口,這個道友那個道友怎麼樣,搬弄是非,這叫說三寶過。

    對出家人就說僧人的過,甚至于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藥師佛,他都有評價的。

    他還是學佛好多年,分别心太重。

    我們要把每位道友,都看作是釋迦牟尼佛。

    他用藥來救度衆生,這麼作,那是藥師佛。

    那是阿彌陀佛,那是不動如來,你也可以這樣講。

    五十三佛利生的方便不一樣。

    他們證得的根本智是一樣的,跟我們的具足法身是一樣的,但是方便善巧不一樣的,一定得懂,道友之間要和睦相處。

     “善男子,我成如是十種佛輪,本願力故,居此佛土,五濁惡世一切有情,損減一切白淨善法,匮乏所有七聖财寶,遠離一切聰敏智者,斷常羅網之所覆蔽,常好乘馭諸惡趣車,于後世苦不見怖畏,常處遍重無明黑暗,具十惡業,造五無間,诽謗正法,毀呰賢聖,離諸善法,具諸惡法。

    我于其中成就如是佛十輪故,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于佛輪,降諸天魔外道邪論,摧滅一切諸有情類,猶如金剛堅固煩惱,随其所樂,安立一切有力衆生,令住三乘不退轉位。

    ” 這是佛的十輪,最後一段是總說。

    佛是對地藏菩薩說的,這位善男子,稱的是地藏菩薩。

    我因為成就了以上所說的十種佛輪,又加上本來的願力,本願力故,要生這個五濁惡世,度脫一切苦難的有情衆生。

    對于這個善法,白淨是形容善法的,白者是對黑來對比,善對惡來對比,淨對垢來對比。

    這個五濁惡世的衆生,行的都是黑法,都是垢染法,都是不淨法,匮乏七聖财寶,聖财寶跟前面七寶又不同。

    什麼是七聖财寶呢?信、戒、慚、愧、聞法、布施、智能,七财寶。

    匮乏就是沒有,缺少。

    對一切有聰慧明智者的善知識,遠離這個五濁惡世,要是有智能的人,所遇到的是愚癡的、渾濁的,都是惡業的衆生。

     “斷常羅網”,斷是斷見,常是常見,都是不信因果的,不信善惡果報的。

    不是偏于斷,就是偏于常。

    或者認為人死了,就斷滅了。

    常見如是,一切法常見如是。

     這就是覆蔽他自己的智能心,覆蔽明了的心。

    他所好的是什麼呢?是住惡趣,“常好乘馭諸惡趣車”,他常作惡業,善業很少。

    乘惡趣車說達到的就是惡趣,這個惡趣是純指三惡道說的。

    因為他不相信因果,對未來的受苦受樂,他不相信。

    他既然有斷見的思想,不相信未來的苦,所以不生恐怖之心。

    如果對未來的苦,生起恐怖之心,作這個惡事,作一件害人的事情,或者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受惡的果報。

    要是生起這個畏懼之心,他就不會作了。

    說害人者終害己,他不相信這個話,當然要得到現前的安樂,不管後果。

     所以,他對後世的苦,他不恐怖,不怖畏。

    他所注重的、所行的,完全是黑業。

     被無明的黑暗覆蔽了,他就造十惡業。

    十惡業就是殺、盜、淫、貪、瞋、癡、妄言、绮語、兩舌、惡口。

    這都是惡業,也就是十惡業。

    五無間罪,五無間罪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

    要是犯了這五種罪,下地獄就像射箭那麼快。

     毀謗正法,行邪見,佛所教誨的正法,他毀謗不信,不信就是毀謗。

    所說的是毀賢聖,破壞三寶,謗毀三寶。

     謗毀佛所說的法,毀呰這些賢聖僧,這也是毀謗,涵義是一樣的。

    對于善法,距離就遠了,“離諸善法”。

    他所作的都是惡法,“具諸惡法”。

    這是形容說,這個五濁惡世的有情,他的身口意都是怎樣作的,他所作的是惡業。

    善法沒有了,損減了,損是損失,或者是減少,不是完全的毀滅了。

    因此,在五濁惡世的有情衆生,他所駕馭的都是惡趣的車,不是善趣的車。

    乘惡趣的車就是行十惡業,就會得到後世的苦果。

    他所處的,無論所處的時間、住的處所,所行的一切事,都是無明黑聞。

    所謂無明黑暗者,就是沒有智能。

    因此,他具足十惡趣車,甚至比十惡還重的,要造五無間罪,毀謗正法,毀謗賢聖。

    五濁惡世的時候,我之所以能在得安隐住,所依據的就是以上所說的十種佛輪。

     “我于其中成就如是佛十輪故,得安隐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于佛輪,降伏諸天魔外道邪論”,這一類衆生的煩惱,像金剛一樣堅固,很不容易轉變。

    我們每個人的煩惱是不是很不容易改變?很不容易改變,煩惱包括很多。

     因為我們沒有智能,看不清楚一切事物;我執我見總是很深,稍微不順自己的心,就産生煩惱。

    這類事很多,有輕、有重,要想斷除這種煩惱,很難。

     所以佛說,要想在娑婆世界度衆生,娑婆世界剛強難調難伏,很難度脫。

    他的煩惱就像金剛一樣的堅固,在這種情況之下,佛還是随他所喜樂的。

    這娑婆世界還是有好衆生,不完全都是這樣子,還是有智能類的,或者想出離三界的,想求三乘果位的。

    那就随他們所信樂的,安立一切有情衆生,給他們說法,令他們住三乘不退轉地,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不再退堕六道了,不在六道中輪轉。

    不退位是指六道說的,不退于凡夫。

     “爾時會中一切菩薩摩诃薩衆,一切聲聞,一切天龍,廣說乃至一切羯咤布怛那衆人非人等,皆大歡喜。

    同唱善哉,雨大香雨,雨大花雨,雨衆寶雨,雨大衣雨,一切大地皆悉震動,聞說如是十種佛輪。

    于衆會中,有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複有無量菩薩摩诃薩獲得種種諸陀羅尼三摩地忍。

    複有無量無數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得不退轉。

    複有無量無數有情逮得果證。

    ” 他說,從天龍乃至乾達婆、阿修羅,乃至人非人等,聞到佛所說的輪,皆大歡喜。

    在會中的這些人就是四衆子弟子,有菩薩,有聲聞,也有緣覺,他們因為佛所說的法,引起他們的歡喜。

    “同唱善哉”,也就是贊歎,同時,在這會中雨香雨,“雨大花雨”,就用香花衆寶來供養。

    數字用“雨”來形容,像普降甘霖那樣子。

    在這個時候,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地都震動了,也就是佛在說這個法時所感召的,地都震動了。

    聞說如是十種佛輪,聞到這個佛輪,這個會中的聽聞法者,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薩摩诃薩,“那庾多”是兆,“俱舍羅”是億,也就是億兆。

    在這個會中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有好多呢?八十四百千那麼多兆的菩薩,得到無生法忍。

     “複有無量菩薩摩诃薩獲得種種諸陀羅尼三摩地忍”,證得無量三昧,“陀羅尼” 是總持,總持着一切法。

    “複有無量無數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得不退轉。

    ”有些衆生在這會中發了菩提心,得到信不退位。

    不退轉是指着信說的,信了之後而後發心,發了心再也不退失他的信心。

    還有,無量有情得到果證,這個果證,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緣覺。

    這種專指佛說十輪的時候,就有這麼多的菩薩,這麼多的有情,有的發心了,有的證果了,有的證了無生法忍的位子。

    就是最後說得益的部份。

    第二卷<十輪品>,就講完了。

     五濁惡世的剛強衆生,像金剛那麼堅固的煩惱,大家可能有所體會。

    不過,殺佛出佛身血是不可能有的,但是紙像或泥塑木雕的像,破壞佛像,相應的有如是的罪。

    破法、谛法、謗僧,在僧中挑撥離間,破和合僧,造兩舌,搬弄是非,那個罪就大。

    這不是說是他以口業搬弄是非,而是破和合僧的罪,成為逆罪。

    現在的情況,恐怕還不少。

    作這類業的衆生很多,不過,過去很少聽說有殺父殺母的現象,現在這類的犯罪案件也不少。

    為什麼呢?業重了,衆生的福業愈來愈輕,乃至于沒有了,所以社會上才出現這些現象。

    佛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前面用佛的十輪對照世間的十輪,剎帝利王的十輪,就是世間法,世間的現象,佛從世間,超出于世間,達到出世間。

    這僅僅是佛說的第二品。

     從第三品開始,就廣泛解釋佛十輪的意思,那也是剎帝利王世間法的意思,兩個互相的情況都存在着。

    不過,現在的當前情況,世間法中,作十惡業的衆生比較嚴重。

    作十善業的很少,也不是沒有。

    歸依三寶的弟子都是作十善業的,但是就整個世界五十七億人口的比例來說,還是少數的,乃至證果成道,得到諸陀羅尼三摩地的菩薩,可能沒有了,既使有了,要是我們的福慧不具足,也見不到。

    發了菩提心的,能夠一信了,再也不懷疑了。

    對佛法僧三寶,信了之後能夠起行,依照佛所教導的法去做,這樣的衆生很少了。

     十輪品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