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竹窗二笔

首頁
    行種種善法,因此妄想成佛,也是魔啊。

    豈止這些呢,如前面所說的那些魔,全都沒有,因而得意的說:“隻有我現在沒有着魔。

    ”也是魔了。

    微妙啊,魔的事情很難察覺的了。

     二四、參方須具眼 作為僧人處在正法時期,唯恐他對人有分别;作為僧人處在末法時期,唯恐他對人沒有分别啊。

    為什麼呢?因為末法時期的人太浮躁,香草臭草混在一處,鑒别稍有不審慎,選擇失誤,以是為非,認邪為正,本應該親近卻反而疏遠,本應該疏遠卻反而親近,要受老師熏陶卻找錯了人,時間久了就會與邪師同化,那麼生生世世,都常常是魔的伴侶,所以到處參訪可以不要好眼力嗎? 二五、人身難得 “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這句話誰不知道呢?知道而漫不經心,也與不知道一樣。

    昔日須達長者為佛建造經舍,佛看見地上的螞蟻,對須達說:“這些螞蟻從毗婆屍佛以來,到現在經過了七個佛,還是螞蟻身。

    ”而一個佛出世,間隔的時間是很久很久的,況且七個呢?釋迦牟尼佛之後,再過五百多萬年彌勒佛下生世間,名為第八佛,不知道這些螞蟻那時能不能脫離螞蟻身,就算是能脫離螞蟻身,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得人身啊。

    如今隻看到世間的人,肩并肩的擠來擠去,而不知道得一個人身就像螞蟻那樣難。

    既然得到人身,卻漠視得人身難的道理而空過一生,真是感到痛惜。

    我有懈怠浪費時光,不能不深自痛惜,并以此作為警策而告訴各位同志。

     二六、事怕有心人 元代高峰原妙禅師自己講開悟的緣由,說道:“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

    ”這話是他自己證到的,真實不虛,修學佛道的人應該确實相信。

    那麼什麼叫“有心”?世間的每個技藝,開始學的時候都是很難很難的,好像萬萬不可能學會,因此放下不學,那麼最終就沒有任何成就了。

    所以最初可貴的是有堅定不疑的心,但雖然有堅定,卻不急不忙,那也還是不成。

    所以其次還有可貴的是勇猛精進的心,但雖然有精進,或稍有進步就滿足;或時間久了又疲軟;或遇順境而迷惑;或逢逆境而堕落,結果還是不成。

    所以其次還有可貴的是永久堅固、誓不退轉的心。

    高峰“用一生拼搏哪怕做個癡呆漢,也一定要見到這一著子明白”。

    這真是個有心的大丈夫啊。

    又有古時《般舟三昧經》說:“三昧不成,假令筋斷骨枯,終不休歇!”又有宋代保甯仁勇禅師說:“道行不能超過雪窦禅師,就不再登這座雪窦山!”又有明代博山無異禅師說:“不破疑團誓不休!”如果這樣有心,什麼事不能辦?我很慚愧,不敢不努力。

     二七、老成然後出世 古人得到佛法意旨後,就在深山窮谷中,用斷了腳的鍋煮飯,潛伏保養,當機緣成熟,被龍天護法擁護推出,然後不得已才在世間弘化一方。

    後代的人漸漸不如古人了,但我還是見到過作經論的法師,作瑜伽施食的法師,學有成就而年紀不大,于是還在慢慢等待着,不像現在的人少年時就紛紛登上主法座位了。

    佛法越來越衰退,不也應該嗎? 二八、繼祖傳燈 世間常說:“凡是大徹大悟、能繼承祖師心燈、續佛慧命的人,必須是有做過三朝皇帝、中過七代狀元的福報才可以得到。

    ”這話似乎有點過頭了,而實際上就是這樣的道理。

    昔日元代中峰明本老人說:“無量劫以來的生死輪回,今天要全盤翻過來,哪裡有那麼容易的事呢?”所以做到十種善業才得生天;六根解除達到人空才證到小乘果位;修六度萬行已很久的菩薩還不免退失,那麼說三朝皇帝、七代狀元的意思也是相近的啊。

    “主宰天下”、“超過衆人”還是小的比喻了,大到極點,便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功德智慧啊。

    雖然難度大,也不應該自己洩氣,而感到絕望啊。

    隻要決心精進用功,遇到魔障不退卻,遇到難度更加堅定,深研窮究佛理,以悟為準則,不怕沒有相應的時候。

    為什麼?因為過去生生世世的善根是難以測度的。

     二九、殺罪 三國諸葛亮戰勝藤甲兵,用火攻把邊地少數民族士兵全部燒成灰燼,他說道:“我雖然對國家有功,但損我的壽命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殺人有罪啊,但對于牛羊狗豬等畜類被廚房宰殺,就坦然平靜不覺得奇怪,不想想殺業達到雲端去了,怎麼沒有罪?《禮記》說:“國君無緣無故不會殺牛,官員無緣無故不會殺羊,貴族人士無緣無故不會殺豬殺狗。

    ”世間的人都知道殺大的畜生有罪啊。

    可是對于蝦螺一類小生物,一頓吃掉的數目是以百千計算的,也坦然平靜不覺得奇怪,不想想殺業達到雲端去了,怎麼沒有罪?噫!根據《涅槃經》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道理,螞蟻和人的佛性是一樣的啊,怎麼厚薄的差别那麼大?如果富貴欺負貧賤,強大欺壓弱小,那麼人也可以宰殺食用了,又為什麼厚薄的差别那麼大?《梵網經》說“凡是有生命的不可無故殺害”,這話含意很深啊。

     三○、宗門語不可亂拟 古人大悟之後,橫說豎說,正說反說,顯說密說,都能夠一一契入佛的心印,都是真語實語,不是莊子的寓言可以類比的啊。

    如今的人并未達到心的妙悟,而天資聰敏,語詞辯論快捷的人,偷偷看了禅宗語錄中的問答機緣,便能模仿,以為隻要言行颠倒異常,可以随便喜怒,拿來眩耀俗人的眼睛。

    比如什麼“當午三更、夜半日出、山頭起浪、海底生塵”等等毫無意義的怪話,信口亂說,那些沒有見識的人,不能辯别對錯,就跟着同聲贊揚。

    而那種人做假久了已經習慣不能再回頭,也就以假為真。

    甚至“一棒打殺與狗子吃”,“這裡有祖師麼?換來與我洗腳”,這些話也肆無忌憚,往往是東施效颦。

    籲!妄談般若智慧,罪在不可饒恕,可怕啊。

     三一、看語錄須求古人用心處 凡是看古人的語錄文字,不能隻專注一問一答,一句拈提,一首偈頌,機鋒高峻銳利,語言奇妙的地方,用以爽快我的心目,成為我的談話資料。

    而是須要窮究他因為什麼到了大徹大悟的田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