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匿名信和具名信

首頁
    一會兒,才說:“要不,你們離婚算了,你還年輕,這麼拖着到哪一天是個頭兒呢?” 蔔奎說:“張書記還不知道嗎?我們那位青蓮同志,虛榮心極強。

    以前我老是想告訴張書記,就是不好意思。

    她有優越感,像他們那樣高幹的女兒,認為離婚是被‘甩’,哪能被别人‘甩’呀?要‘甩’,也得她‘甩’我。

    所以我們談離婚時,她總是說,必須她當原告。

    我說,算是你‘甩’我行不行?由你當原告。

     可是她又不提起訴頌。

    ” “那麼,你就提嘛!” “我一提,她又說,我是什麼陳世美呀,地位高了,要‘殺妻滅子’呀,什麼惡言惡語都能說得出來。

    不談了吧。

    ” 蔔奎由自己聯系到張敬懷的家庭,他問:“艾榮同志和勝美來過嗎?” “來過。

    ”張敬懷說:“面子上的事,過場她們還是要走一走的。

    ” 蔔奎一時覺得現在不适于和張敬懷談這個問題,馬上改口說:“現在黨這麼安排我的工作,我覺得壓力太大,怕幹不好。

    ” “能幹好,能幹好!肯定會比我幹得好,一代勝過一代。

    否則社會怎麼往前走呀!” “我沒有經驗,……” “其實,你幹了這麼幾年,也可以說,有些經驗了。

    你們年輕,思想裡的框框比我們少,富于創造性,所以你應該放手幹……” “試試吧……”蔔奎低聲說。

     張敬懷又沉默了一刻,說:“關于我的工作,中央派敬部長和我談了:讓我先幫你幹一段,然後要我到人大常委當主任。

    我實在不想再幹了,太累,太累!” 蔔奎說:“張書記還是幹吧。

    你當了人大主任。

    我有事也便于找你,無論顧問也好,參謀也好,幫我出些主意,你如果不在位,我覺得沒着沒落的……” “不幹了,不幹了!我愛看書,許多書都想看,以前像擰手巾似的,靠自己擠時間,該看的書,還是沒有看。

    書可以告訴你,世界是怎麼來的,它要到何處去;過去世界是怎麼樣的,将來它是怎麼樣的,從宏觀的宇宙,到微觀的原子,從地球産生了生命,到如今智慧的人類;我們既然到了這個地球,生活在這裡,讓糊裡糊塗去見‘上帝’,我是不甘心的。

    ” “張書記還是幹吧,讓我有個依靠。

    人家說,老同志對我們要‘扶上馬,送一程’。

    您總不能,扶上馬讓我絆跟頭呀!” “用不着了,‘時辰’一到,我就退。

    我看你比較成熟了。

    犯點錯誤也沒啥了不起。

    我這二年還犯了個大錯誤呀!” “怎麼可以這麼說呢?!” 張敬懷說:“都是那位厲秘書搞的!當然我自己也有責任。

    在厲秘書到我這兒工作時,我一再囑咐他,給我當秘書,别的都可以原諒,隻有錯誤反映情況,或者隐瞞事情真像,是不能原諒的。

    去年,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一個美籍華人來我省參觀訪問,說是要投資。

    厲秘書極力向我推薦,說這個人如何如何了得!要我接見他。

    後來,我見了他。

    沒有想到,談着談着,他說他是我的下級,你說巧不巧!原來他是志願軍的一名戰俘,在‘自願遣返’時,去了美國,……我不說了,厲秘書那篇《愛國的”叛國者“》寫得很詳細。

    你一定看過。

    ” 蔔奎說:“看過,看過。

    厲秘書在文章發表前,沒有請你審查一下?” “沒有,他說他寫的是文藝作品,又沒有具體寫到我。

    我就沒有看。

    凡是文藝作品,我都采取寬容态度。

    可是,這篇文章,給這個蓋老闆多大的資本呀!” “我也聽說了,這個蓋老闆在國内的許多‘投資’,都是假的。

    ” “是呀,這是我的一大失誤!” “關于蓋老闆後來被人揭發的事,我問過厲順為:你知道不知道?他說,他一點也不知道,我不相信。

    可是也沒有材料證明他向我隐瞞了真相。

    ” “最近他怎麼樣?” “我這一病,他多次來看過我。

    我又沒有什麼事給他做。

    他和我談話中暗示,他應該像别的秘書一樣,幹幾年,提拔起來。

    起碼應該把他的正廳級待遇解決了。

     我不能這麼辦,他看着沒有希望,便也冷淡下來。

    ” 蔔奎不語,即使他和張敬懷這樣的親密關系,也不想議論這些。

     但是張敬懷接着說:“剛才,我說,對你的工作,我放心。

    這麼一說,我也有不放心的地方。

    将來你得和省委許多領導同志共同工作,有些同志比你年紀大,資格老,要學會‘委曲求全’。

    有時,是要受點委屈,不委屈,便不能求全。

    你更要注意這一點,一定要處理好和班子中的關系。

    領導班子之間的團結是大局。

    當然得講原則……這事太複雜,是要在實踐中慢慢體會,才能有所領悟的。

    ” 蔔奎當然理解張敬懷的意思,他和侯貴卿和他的司秘書,他們在林鋼的兩次“蹲點”和“總結經驗”時,已經領教過了。

     次日,敬部長回到北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