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袁書記沒有忘記那位姓劉的記者,立刻走進記者的房間,道歉說:“實在對不起了,沒有時間照顧您,請原諒。
”
劉記者說:“不客氣,我常常來你們這裡采訪的。
”
袁書記說:“您上次在報上寫的《一項愛民工程》,我讀過了,你對本地區幫助很大,我們還沒有表示感謝呢。
”
記者說:“用不着感謝,宣傳先進典型是我們的責任。
”
又說了一些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袁書記立即到張敬懷房間,請他吃飯。
袁書記請張敬懷進了餐廳,參加宴會的客人比在地區還多,擺了五六大桌。
仍然是山珍海味,瓊漿玉液。
張敬懷注意到:有幾個服務員好像曾經在地區的宴會上見過,她們可能是從地區“借調”來臨時服務的,那些餐具也似曾相識,也可能是從地區賓館運來的。
宴會開始,這次是由東中縣縣長作為主人,緻歡迎詞了。
之後,袁書記說:“吃吧,吃吧,大家都餓了。
”用筷子示意,讓張敬懷先動筷。
張敬懷不說話,接着吃起來。
過了好半天,吉秘書還是不動筷。
張敬懷小聲說:“你怎麼不吃?”
吉秘書還想着在那個老人家中的情形,說:“我吃不下去。
”
張敬懷不動聲色地說:“你吃你的!”
吉秘書這才動筷,在冷盤中夾了一箸青菜。
飯後,袁書記請示張敬懷:“我看張書記也累了。
今天就休息吧。
我們明天到青雲道觀看看。
這個道觀很有名,我們打算在這裡建個旅遊景點呢。
”
張敬懷點了點頭。
袁書記滿有興趣的介紹說:
“據傳說,這個道觀是清乾隆年間所建。
原來這裡隻是一座破廟,一片碎磚爛瓦。
說是乾隆皇帝在此遊獵。
遊累了,在山坡休息,一下子睡着了。
夢見一個老道,穿得破衣羅索。
他見了乾隆皇帝,立即跪下參拜。
乾隆皇帝問:“你這個老道,怎麼這麼寒酸呀?”
老道說:“啟奏皇爺,此處地廣人稀,人民貧瘠,香火不旺,小道故而落得如此貧窮。
”
“我在此給你修個道觀如何?”
老道說:“果真如此,小道當保佑大清江山萬年永固。
”
乾隆皇帝醒來,随即下旨修了這個道觀。
現在道觀大門上的匾額,據說還是乾隆的禦筆呢。
我想明天我們去道觀參觀一下,也松弛松弛。
“
次日,浩浩蕩蕩車隊向縣郊開去。
走了有二十多公裡,先是丘陵地帶,再往前開了十多裡路,就是山區了。
山雖然不高,卻也郁郁蔥蔥。
現在已經鏟完三遍地,農村不算太忙,有不少遊人絡繹不絕地向道觀走去。
可是他們到了道觀,見大門緊閉。
待車隊開到門口,忽然道觀大門開,一個年長的老道,走出來雙手合什說:“歡迎,歡迎,歡迎張書記參觀。
”
袁書記向老道說:“你要好生向張書記介紹。
這樣的貴客,你們請都請不到。
”
老道諾諾連聲。
“請!”老道說着在前引路,大家先後進了道觀。
張敬懷注意到:道觀外面有很多圍觀者,可是大門口有幾個警察在阻攔人們,一面高喊:“站遠點!站遠點。
有什麼好看的!”
道觀的院牆不高,探探身子,就可看到道觀之内的景物。
院外裡三層外三層的人扒着牆頭往裡看,好像是看動物園的動物。
還有一個傻嗬嗬的大個子年輕人,先是騎在牆上往裡看望。
警察一攆他,那大個兒反而翻身下牆,往道觀院内走去。
一個警察正要阻攔,張敬懷擺手:“你過來,你過來。
”警察不再阻攔,那個膽大的漢子,走到張敬懷身旁,上上下下打量半天,說:“聽說今天要來一個’首長‘,我以為’首長‘是個什麼玩意兒呢,不還是個人嗎!”
袁書記快步走過來,說:“一個瘋子,瘋子!”随後吩咐警察:“把這個瘋子趕出去!”
立刻上來兩個警察把這個漢子扭走了。
袁書記向張敬懷解釋:“這個地方人多雜亂,怕影響張書記的安全,所以沒讓他們進來。
”
張敬懷還是一言不發。
東中縣又是一個靠種果樹使農民緻富的典型,最近報紙有多次報道。
張敬懷視察的第四天,去參觀了山區的幾處果園。
第五天,袁書記建議:東中縣還有一個溫泉。
張書記這幾天,沿途辛勞,可以在溫泉住幾天。
據專家說,這個溫泉的水,有多種微量元素,洗洗溫泉,有病治病,無病健身。
張敬懷點頭應允。
袁書記又介紹說:“在幾年前,這裡隻是河灘上的一片荒野,連座房子也沒有。
附近老百姓知道溫泉能治百病,經常有人來洗浴。
夏天在樹上挂塊布單。
冬天河中冒着熱氣,人們也來洗浴。
前年省衛生廳在河岸建了一些房子,并成立了療養院。
其中有一座三層的辦公樓,五層的療養樓,供療養員娛樂的活動室,還有幾座專供領導住的小獨樓。
醫療機械設備是很齊全的。
”
張敬懷沒有說什麼。
袁書記又說:“這個溫泉屬石河鎮,衛生搞得好,現在正争取創造’衛生模範‘鎮呢。
”
當晚,浩浩蕩的隊伍,在溫泉療養院住下了。
這個溫泉療養院,是省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