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卻萬萬想不到,文華殿之内的氣氛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般緊張。
事實上,李贽是面帶笑容的坐在龍書案之後,看着一封密折,那是齊王李顯和楚鄉侯江哲聯名上的密折,是通過最隐秘的渠道遞上來的。
鄭暇、石彧、董志、管休、苟廉,還有秦彜和程殊都被李贽召來殿中,這樣的格局更讓人相信前方的确出現了緊急軍情,就是秦彜和程殊被特旨召來的時候也是心中不安,直到得知内情才放下心來。
李贽放下密折,喜悅地道:“六弟和随雲果然不負朕望,如今北漢軍已經入伏,大局已定,六弟不畏艱險,舍生忘死,朕心中甚是安慰。
” 石彧笑道:“陛下為北漢之戰籌謀良久,長孫将軍雖說是托詞支援裴将軍,但是三十萬大軍無聲無息地趕赴澤州,陛下
” 秦彜皺眉道:“代州林遠霆我也見過,此人英勇豪邁,剛烈忠義,若是想要降服此人甚是為難,可是代州林氏有功于黎民社稷,在代州的名望聲威如日中天,若是林氏堅不投降,隻怕是陛下要為難了。
” 苟廉道:“信國公所慮雖然極是,不過代州林氏雖然聲名赫赫,卻是因為他們時代守衛代州,抵禦蠻人,對他們來說,守衛鄉梓乃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當初雖然他們不滿北漢先主自立,最後仍然降服,就是因為他們不願兩面樹敵,隻需将代州和晉陽分隔開來,等到攻破晉陽,北漢亡國,林家終究會屈服的,或許他們會抗拒大雍的統治,但是卻不會和朝廷為敵。
” 李贽點頭道:“雖然如此,朕更希望林家能夠心甘情願的歸順大雍,林家世鎮代州,抵禦蠻族,功勞卓著,将來大雍一統天下,還需良将鎮守代州,林家乃是不二人選,朕已傳書齊王,令他一定要保住嘉平公主林碧的性命,對代州軍也要以迫降為主。
” 鄭暇恭敬地道:“陛下聖明,代州林家雖然有割據之嫌,但是代代都是忠心王事的良将,且無野心,若能招撫,定然是北疆屏障,不過若想林家歸降,最好的法子還是迫降北漢王室之後,令北漢主寫書勸降,若是以大軍壓境,代州軍必然奮起反抗,若是兩軍交戰損失慘重,不利于将來對代州的安撫。
” 李贽道:“朕意也是如此,這次朕決意親征,雖然也有誘敵之意,但是首要的目的還是平定北漢大局,齊王雖然英勇,但是對于政務從來漠不關心,随雲體弱,不堪勞累,平漢之後諸般事務千頭萬緒,都需朕作主才行。
” 對于李贽親征,鄭暇等人并不反對,不說李贽本就是大雍的軍神,出征得勝乃是理所當然之事,就是為了齊王,李贽親赴北漢戰場也是利多弊少,這次作戰雖然齊王戰績并不顯著,可是若非他以身涉險,誘使北漢軍投入陷阱,也不會有現在的局面,等到齊王殲滅北漢軍之後,就可以北上晉陽,攻破北漢都城,這樣的功勞,對于齊王來說太重了。
若是李贽親自指揮平定北漢的最後一戰,這不論是對大雍還是對齊王,都是更為合适的處置方式。
更何況李贽親征還有誘蛇出動的作用,與其讓東川慶王在大雍最脆弱的時候發難,不如讓他在朝廷選定的時間發難更為穩妥。
正在李贽和諸人商讨親征事宜的時候,宋晚悄無聲息地走進殿内,承上一封密折,李贽接過之後,劍眉一軒,道:“是夏侯的折子,他那裡早已經安排妥當,随時可以發動,這是向朕請示來了。
” 聽到夏侯沅峰的名字,衆人都忍不住輕輕皺眉,雖然這幾年夏侯沅峰已經成了雍帝的親信,可是這個昔日豐神如玉的英俊青年在衆人心中早已經成了黑暗中的陰影,夏侯沅峰陰險狠辣的手段也令衆人多有诟病,但是明鑒司在李贽心中的地位衆人是知道的,而且夏侯沅峰身後還有江哲的影子在。
雖然江哲并未插手明鑒司的事情,可是夏侯沅峰昔日本是通過江哲投效雍王的,而他的副手劉華正是江哲舊日的心腹侍從,夏侯沅峰又是明裡暗裡對江哲十分尊敬,所以衆人早就隐隐将他當成了江哲一系的勢力。
雖然如此,聽到最大的心腹隐患即将被清除,衆人面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神情,李贽放下密折,心中卻有着淡淡的憂慮,夏侯沅峰的密折裡面暗示,将要趁機接管江哲在舊蜀的秘密勢力。
在李贽本心來說,當東川落入他的掌握之後,他也不希望還有獨立于他的控制之外的勢力存在,而錦繡盟,無論江哲對這個力量掌控程度如何,畢竟還是一個叛逆組織,李贽唯一擔心的就是,這是否會引起江哲的不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