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這次演武的目的開始,就十分的惱怒,不是因為大雍毫不顧忌國主趙嘉的存在,因為自始至終,長樂公主就沒有對國主動過真情,甚至我懷疑當初長樂公主流産也是有原因的,可是雖然我同情長樂公主的遭遇,但是并不贊同她這樣的行徑,無論如何,國主仍然在世,她就是想改嫁,也不能這樣着急啊,至少得等到和國主之間沒有了名份之後,再去改嫁。
事實上,我一直十分氣惱,若非是柔藍的存在,撫慰了我的心靈,恐怕我早已勃然大怒。
平靜下來之後,我又覺得,算了,長樂公主是天之驕女,我又何必把她想得太美好呢,或許是當初她大婚之時盛妝之下的珠淚,和行宮觐見時她的溫婉可人讓我對她産生了同情和好感吧。
現在雍王問及,我盡量用客觀的語氣來評述這件事情的影響。
看了一眼雍王的神色,我道:"皇上對公主的寵愛,在有心人眼裡就是一道橋梁,若是公主所适非人,不僅現在對殿下不利,而且将來也不免傷了公主之心,這樣一來,隻怕殿下永遠難以得到皇上和貴妃娘娘的諒解,最好的可能當然是公主嫁給殿下屬意的人,其次就是嫁給中立一方的人,臣雖然不大清楚這些人實際上的傾向,但是秦彜大将軍中立是肯定的,如果公主嫁給秦青,恐怕是最好的選擇。
"
李贽面露喜色,但是轉而又道:"你不計較秦青對你的折辱,秉公而論,本王很是欽佩,可是秦青怕是沒有可能,當初他和長樂青梅竹馬,若非長樂遠嫁,隻怕他早就成了驸馬了,可是我讓王妃問貴妃娘娘的意思,貴妃娘娘說,長樂當初遠嫁之時,秦青曾經向長樂要求私奔,可是長樂拒絕了,長樂當初對他說道‘本宮乃皇室貴女,又受百姓恩養,豈能不顧江山社稷和國事大局,我若私逃,不僅有損皇家聲譽,傷了父皇母妃之心,縱然父皇遣其他宗女遠嫁,也不免失去誠意,令南楚離心,兩國聯姻失敗,怕是遺禍無窮,長樂雖然弱女,不敢為此不忠不義不賢不孝之事’。
其實這件事父皇和貴妃娘娘都知道,但他們顧念秦将軍的臉面,再說也是憐惜長樂,所以沒有治秦青的罪,如今秦青也想貴妃娘娘表示了想和長樂重歸于好,可是長樂卻是堅決不肯,所以才通過盛典選婿,此事外人還不知道呢?不過秦青恐怕是白忙一場了。
"
雖然不明白長樂公主為何拒絕秦青,但是目前的結果是不得不考慮大人,想了一想,道:"夏侯沅峰才貌過人,隻怕不能對公主體貼入微,而且其父又是太子黨羽韋觀大人雖然傾向太子,但是還不至于公然而為,韋膺人品不凡,公主若能得此良配,當是幸福可期。
"
雍王歎息道:"本王也是如此認為,可是傳言太子力保夏侯,他還說動皇後,說夏侯才貌雙全,又不涉入朝争,能夠好好照顧公主,又說夏侯對公主一見鐘情,必然不會因以前的事情而緻夫妻反目,韋膺乃是人中之龍,将來仕途顯赫已是必然,若是嫌棄公主,不免好事成了禍事,皇後也為他說動,似乎有意夏侯,而皇上也寵愛夏侯沅峰,似乎頗有許可的意思。
"
我神色沉重地道:"莫非太子有意得到公主的力量,公主受寵,天下皆知,若是夏侯借公主勢力,隻怕不可遏制此人。
"
李贽苦笑道:"我也曾想派人加入,但是一來我麾下猛将如雲,但是這般文武全才,相貌秀雅的人物卻太難找,即使有幾個,又都出身不高,何況我若派人前來,恐怕首當其沖的就是秦青,不論是否成功,都會得罪秦青,再說——"李贽欲言又止,我接着說道:"再說讓人以為殿下貪圖公主的勢力,沒有兄妹之情。
"
李贽連連苦笑,看向我道:"我雖不想妨礙長樂的幸福,可是她若嫁給了夏侯沅峰,實在是對我不利,你說本王該怎麼辦呢?"
我低頭回想了一下,道:"殿下不必憂急,不論皇上和皇後娘娘怎麼想,作主的還是公主本人,貴妃娘娘的看法也會影響公主,殿下不如請王妃勸勸貴妃娘娘,我想貴妃娘娘恐怕也不會放心公主嫁給夏侯,畢竟他年紀太輕,不夠穩重,公主又是飽經憂患,需要一個體貼溫柔,穩重端方的人照顧。
"
李贽大喜道:"不錯,憑心而論,就是不論其他,我也不放心長樂下嫁夏侯沅峰,他年紀太輕了,也太不穩重。
&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