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铁头昆仑

首頁
    塑像十分有趣,當即掙身下地,徑往一顆又一顆的佛頭上爬去。

    顧氏哪裡阻攔得住?祇得瞑目合十,乞求神明莫要降罪罷了。

     這母子二人并不知曉,面前這一十二顆大小不一的佛頭塑像俱是來自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的古物,少則一千四百多年、多則一千五百年;非徒是價値連城的骨董、更是中華曆史上至珍至貴的宗教文物。

    至于為什麼會淪落到身首異處、為人盜運至此,不容不分說一、二。

     原來就在這一年——也就是民國十八年三月上旬,江蘇徐州轄下的宿遷縣暴發小刀會事件,肇因不過是中國國民黨宿遷縣黨部征收了一座東嶽廟、改做演講廳。

    孰料這東嶽廟向屬另一佛門叢林極樂庵的廟産,極樂庵又是小刀會衆捐資興建、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在地方上也極具威望。

    縣黨部一聲令下,征了東嶽廟地,不祇讓地方人士錯愕、更使小刀會衆覺得顔面無光。

    一時謠認紛纭,争說這背後必定是老漕幫領袖為報當年在遠黛樓險遭活埋之仇,特意請時任國民政府主席、其實也是個庵清弟子的“老頭子”透過黨務機關給小刀會“小鞋”穿。

    這個謠言尙未澄清,地方上的小刀會徒衆已經群情沸揚、不可抑遏了。

    遂于三月三日借故與縣公安隊發生沖突、在兩天一夜之内打下縣政府。

    縣長童錫坤見情勢危殆、居然棄職逃跑、不知去向。

    小刀會随即鼓舞群衆,選了個暗裡實有洪門光棍身分的地方士紳壬仰周當縣長,還提出“實行陰曆”、“恢複迎神”、“重蓋佛堂”、“賠償損失”、“禁設黨部、學校”等五大條件。

    此次暴動至三月十五日小刀會衆撤圍為止,曆時十三天,雖然看來祇是地方事件,暗中卻有更大的波潮在鼓湧推助着。

     由于徐州是南北要沖、津浦咽喉,宿遷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及洪門各分會往來串聯、進行各式活動的門戶。

    這些會黨——其實多不過是假借共有之“海底”秘本而相互聲援、支助的地方械鬥圑體——一旦舉行活動,必假宗教慶典而為之。

    從表面說來,像迎神、賽會、建醮等活動參與者衆,且官民夾雜、良莠相間,是極好的掩護。

    另一方面,由寺廟出面主事,可借風土民俗人倫教化之名大肆行其聚斂赀财、活絡經濟之實。

    像洪門這種原本是各擁山頭、猶似散沙的組織自然方便在其間從事許多不見天日的交易。

     宿遷極樂庵原訂于這年佛誕日進行的一場大交易始終是個謎。

    外人紛說!!這交易價値巨萬,與中土正宗佛門代代相傳的十部武功有關。

    這十部武功分别是成實宗的“诃梨拔摩偏空掌”、淨土宗的“普賢一百二十三手極樂拳”、三論宗的“文殊無過瑜伽”、律宗的“昙無德颠倒氣血論”、禅宗的“達摩易筋經”、法相宗的“三藏神行咒”、華嚴宗的“龍樹迷蹤散手”、密宗的“善無畏金剛杵法”、天台宗的“随智涅盤玄義”以及俱舍宗的“阿毘達摩人空法有功”。

    這十部武功多以該宗初祖或光大者私修之獨門奇功為主,除了法相、俱舍同為玄奘法師一人所創之外,可以說赅備中原佛門各主要派系間歧義甚大的武術,江湖人盡以“武藏十要”稱之。

     據雲:但凡練就這“武藏十要”中的任何一部,便能立足江湖、百年不敗,倘若十部兼收并蓄,則非徒能成金剛不壞之身,且淩虛禦風、鑽天入地,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此話說來簡單,常人非但沒有機緣一睹這“武藏十要”的面貌,即便有人能坐擁之、詳觀之、學而時習之,饒是佛門武術博大精深,又豈容那肉骨凡胎之人便因此而成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登峰造極、曠世絕代的神功昵? 可是北五省裡偏有這麼一個叫白蓮教的組織,平素廣招信徒、收攬愚衆,表演些上刀山、踏火炭的江湖奇術不說,還四出宣傳:其教主已經練就了刀槍不入、毒蠱不侵的蓋世神功;因為“武藏十要”就掌握在白蓮教主手裡。

    曆代以來,這白蓮教主從未現身示衆;無論教親也好、外人也罷,沒有誰見識過他的本來面目。

    義和拳亂之後,白蓮教一度銷聲匿迹。

    到了民國成立、洋務大興,一般稍具中人之資的社會大衆聞聽白蓮教三字,亦莫不因拳亂所引緻的八國聯軍而以之為禍國殃民的匪寇。

    可是在下層社會和偏遠鄉野之間,白蓮教又早已假稱教主升天“一世”之後即将返駕人間——這“一世”的三十年可自八國聯軍的光緒己亥年算到民國十九年——換言之:白蓮教主馬上就要從天界回銮塵世了,自然又要大肆興革、丕展偉業,少不得又得幹一番改朝換代、驚天動地的勾當。

    訛言四起,首尾未必一至,不過大同小異的是:教主這一次說動了上天神佛,要将“武藏十要”公諸于世、分潤黎民蒼生,使人人有機會、有緣法、有福報得以修成神功正果。

    祇是說不準在來年的何月何日、何時何刻而已。

     另一方面,白蓮教又聞知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藏有大批向未披露的佛教經典;教中執事首腦眼見教主“駕返人間”的“一世升天”之說限期将屆,卻到哪裡去找那“武藏十要”來應急?于是共謀會商、研議出一個法子來:既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