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漕幫疊獲線報,此去華中路途上有不明武裝部隊遊擊滋擾,為恐物資陷于敵手,才遲遲未曾交運,而生出個囤積的誤會。
萬硯方對“太子爺”的霹靂手段并無芥蒂,反而說:“一時而得個虎名虎号,倒意外地威風起來。
”
可洪達展卻不同了,直說要親往南京面見“老頭子”,賀衷寒阻攔不住,祇有任他去了。
孰料次一日“老頭子”的電話就搖過來,命他續留上海,仔細勘察萬硯方動靜,若有任何不軌,當即處以最嚴厲之制裁。
賀衷寒原本就對當年萬硯方插手借筋、為“老頭子”代籌什麼“再造中樞”的組織發展計劃極不惬意,如今得了這個差使,更有意羅織他一個罪名,以便拔除了這眼中之釘、肉中之刺;偏在此時,毛慶祥找上門來,詢以運金南行是否有得力人手。
賀衷寒給薦了個李绶武;三人對面一商議,李绶武卻把雙深度近視的眼珠子朝賀衷寒直楞楞瞅了一陣,道:“此事略無難處;要說有什麼顧慮,祇在賀先生身上。
”
賀衷寒聞言大惑,忙問道:“這與我有什麼幹系呢?”
“要為毛先生解決問題,非搬請老漕幫不可;要搬請老漕幫,則不隻“大元帥”又欠了萬硯方一個情面,連賀先生對那萬硯方都得容讓三分——試問:賀先生肯麼?”
這話說得十分委婉,毛慶祥自然聽不明白;可是賀衷寒一點就透,立刻會意;原來李绶武所指的正是此刻會當洪達展身在南京,于“老頭子”左右嚼舌根、說是非,使“老頭子”大疑萬硯方财勢之際,倘若借助于老漕幫之手解決了毛慶祥的困難,立下大功一件,賀衷寒恐怕也就坐失一次翦伐萬硯方羽翼、熄弱老漕幫氣焰的機會了。
然而李绶武這一問,問得賀衷寒幾乎無它辭可對,祇能看一眼毛慶祥,應聲答道:“我對“大元帥”絕對効忠,這是高于一切的;毛兄既受“大元帥”付托,我們就該克盡心力,完成任務。
就算讓萬硯方風光得意,也不是我們該顧慮的。
”
“有賀先生這話,”李绶武沖毛慶祥一笑,道:“事情就算成了。
”
接下來發生的事,李绶武說得極其含糊籠統,祇草草交代了他個人和萬硯方原本素無交往、亦未曾謀面——隻不過在抗戰開打之前幾年,李绶武曾仿萬氏之師方鳳梧公之筆意,畫過一張畫給他,萬氏十分滿意;這便算是讨得了一個人情。
此番李绶武銜命登門,拜識萬硯方,請他助成這一趟移運黃金的工作。
萬硯方的确一口答應,但是也開出了條件:他要毛慶祥以保密局名義出具憑證,俾能于大局頹隳不可收拾之時好讓庵清光棍避一頭地;這,便是當初那“船票”的來曆了。
李绶武的一席話容或為家父勾勒出國府遷台前夕老漕幫如何保留人才、苟延命脈的背景,但是,從他說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部分之中,反而滲出了更多啟人疑窦、引人遐思的片段,令家父疊有不吐不快之感。
他乘隙追問了一句:“李先生那一張畫顯見非同凡品;否則,不至于輾而轉之地還搭救了十四條性命?”
李绶武聞聽此言,不禁縱聲長笑,徑沖王代表讃道:“張科長年紀雖輕,識見卻高人一等。
那張畫兒的确另有一則故事。
倒是說什麼“搭救十四條性命”未必的當。
”
“噢?”家父和王代表同聲一驚,彼此對望了一眼。
“二位試想:”李绶武摸了摸他臉上的麻子坑兒,慨然道:“跟着國府來台的人雖說暫時逃得戰火之劫,焉知便因此豁免了一切殺身之禍?“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所說的正是此理;“塞翁失馬”所寓者亦正是此意。
到底是搭救了還是陷害了,卻也難斷得很。
此外,“十四”之數亦不正确,要說得準些,其實是一千五百一十四!”
聽他這麼一說,家父又往深處明白了一層——毋怪乎當初那艦長會口出“本艦祇能容載一千一百名官兵,如今上來快三千人”之語,更毋怪乎航行日久便滋生出那麼些諜報艦、逮捕軍中叛徒等等謠言。
一陣沉默之後,家父再也忍不住,小心地探問起他一直大惑不解的疑緒:“所以咱們那艘艦上平白多出那麼些男女老幼,果然都是“保”字号兒挂上來的老漕幫丁眷了?”
“倒也未必。
”李绶武道:“這裡頭大有文章。
老漕幫人丁固然不少,憑個人交情引伴呼朋、攜家帶眷,沾上個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故關系,随之而來的也所在多有。
我本人便不在幫,與咱們在青島同席用飯的裡頭也有五、六個不在幫的。
張科長要是分神留意艦上人丁往來動靜,還興許會發現:連哥老會一路的洪門人馬也竄上來七、八百口子,幾乎與老漕幫丁衆不分軒轾了。
”
“這倒不難明白究竟。
”家父應聲道:““保”字号兒畢竟不敢放心祇讓老漕幫幫衆獨踞一船——萬一來個嘩變,艦上官兵哪裡抵敵得了?是以放那群洪英上船,是要造成兩方暗中僵峙對立之勢。
”
“一點兒也不錯。
”李绶武微一颔首,放低聲道:“有個在途中臨盆産子的婦道,正是哥老會首洪某人的側室呢!”
然而家父所念茲在茲的不是清洪二系人馬如何蓄勢較勁,而是他無意間窺見的一幕惡魇;于是掉轉話鋒,歎了口氣,道:“倒是在青島領我上船的那位年輕“幫朋”,日後再也沒見過了。
無論李先生您的福禍相生之論如何高明精奧,我夫妻這兩條性命總是人家搭救的,如今卻不知該往何處去道謝呢。
”
此言一出,李绶武的身形有好半晌不曾動彈分毫,彷佛這一室之間原本十分熱烈的談話氣氛忽地給凝結起來。
其間過了也許祇有幾秒鐘的辰光,李绶武祇把雙眼睛盯着家父的臉,彷佛直欲穿透表面上五官,揭露其下埋藏着的什麼秘密。
在這轉瞬之間,家父的直覺是:面前這人也知道那天晚上所發生的一切;非但如此,對方更知道家父也并非毫不知情的人——隻不過兩人都在那短暫的幾秒鐘裡尋覓一個遁脫之道而已。
“我倒忘了恭喜绶武呢,”王代表在此際昂聲岔話道:“聽說府裡最近硏拟了一份名單,要聘任一批功在黨國、資曆俱佳,可是苦無職務可以安插的賢達人士,绶武也在其中呢!”
像是突然從禁锢之中得了解放,李绶武堆起一臉笑容,道:“這倒沒什麼可喜的。
王代表素知今上用人之道:。
若是在體制之外疊床架屋、巧立名目,則不論立一個什麼品、戴一個什麼銜,都是既無權、亦無責,祇不過方便他老人家就近看管而已。
”
接着,話題轉至王代表和李绶武之間,大體繞着幾個新出爐的職稱打轉。
彷佛王代表倒比李绶武熱中關切得多,直說這“資政”便是宋代的龍圖閣大學士,即使到了清末資政院議員也有集議全國政務之尊,要比什麼“政務委員”、“戰略顧問”乃至黨務系統中的“評議委員”都榮耀得多。
李绶武似乎對王代表之言全無興趣,敷衍了一陣,推說夜深不該再擾,便要告辭;卻一把扯住家父的袖子。
“老弟,”李绶武一面起身、一面道:“一個人叫車太無聊,可否陪我路口站站?”
不消說,這是另外有話囑咐。
王代表也诿稱累了,要家父代為送客。
兩人跨步出門,李绶武才松開手,四顧一圈,道:“四年前渡海南遷,會拉拔你老弟同行,不是沒有緣故的——試想:若是将你張科長留在青島,則大軍開拔之前經你之手所盤點出來的一整套帳目,豈不直教落入敵營了麼?就算老弟是條威武不屈、刑斧不懼的漢子,在軍部的立場而言,仍是不可不防的。
”
家父無可如何地點了點頭,一時之間卻想不通對方為什麼會提起這個背景,腳下祇得亦步亦趨随他一路朝河堤方向行去。
“可是軍部方面卻沒料到:你老弟另外還有個在幫的身分,居然先由“保”字号兒那邊發給了入港登艦的憑證。
如此一來,艦上司令官不得不通電盤查。
誰知大局糜爛之快,出人意表。
船行不過幾天,青島便淪陷了。
和咱們一同啟碇的六艘大小船艦幾乎全數在射陽河口以北給擊沉覆沒,葬送官兵近萬人。
這,照說本是天意;可是從軍部方面視之,怎麼偏偏是這艘滿載着幫會光棍和家眷的船艦保存下來、而非其餘呢?于是通電艦上司令官再仔細查驗——究竟由保密局方面發出了多少通行憑證?攜帶了多少人員物資?一旦清點起物資來,便查着了不該查着的東西。
”一口氣說到這裡,李绶武非但住口不言,也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