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這時看着駱泰奇。
“帶路吧。
” “見性館”裡其他人,此際才發出此起彼落的呼叫。
負責打點館裡雜務的三個小道士,首先奪門而出,也有幾個原本等着考試的人奔了出去。
其他的人驚異地凝視着這個男人。
超乎他們想象極限的存在。
男人回頭,看一眼王士心和其他人。
那目光裡沒有感情,也沒有殺意。
但他們的眼睛一接觸上,就感到既危險又好奇。
——就如原始人,第一次看見火一樣。
“你們如果沒有其他事情要幹,就跟着一起來。
”男人淡淡說:“我上華山,正要一些不相幹的人作見證。
”他似乎想了一想,又像自言自語地說:“不過其實沒有也不打緊。
” 王士心第一個重重點頭。
他那顆不久前冷卻掉的心,此刻仿佛着了火,感到全身血氣正在翻滾。
他決心,死也要跟着去看。
其他的人想法也一如王士心:他們隐隐感覺到,要是現在拒絕了這機會,将會錯過一次别人一生也不可能擁有的經曆。
他們一個個緊張而興奮地點頭。
能夠把四周的人都燃燒起來——這個男人就是具有如此的能量。
駱泰奇這時才終于站起來。
他忽然想起了近年武林的傳聞——雖然長處山中,華山派還是知道這些轟動的消息…… 他的目光,落在那男人的白袍上。
左胸襟處,一個用黑色絲線繡成的圖案。
圓形的圖案,黑白陰陽相交。
這個圖案,在山上修道的駱泰奇,每天都會看見。
但從來沒有像此刻看見時這般震撼。
太極雙魚圖。
大道陣劍堂講義·其之十三
武林“九大門派”列表(中): ◇華山派◇ 由全真道祖師王重陽之弟子、“北七真”之一“廣甯子”郝大通于金朝時入山創派,至今已逾三百年曆史。創派之初已有傳習道家劍術,經過數十代的傳承和研究,創編出華山劍法劍陣共四十八套,為當今最悠久而淵博的劍術名家,因此在武林上有“劍宗”的稱号,并有著名武諺雲:“拳出少林,劍歸華山”,可證其不二之地位。
華山既精研劍法,品種自然繁多,從輕靈迅捷到剛猛無俦的劍技都囊括在内;但練到高級處,則專門講究“以氣禦劍”,以道家的内丹養氣的功法,結合擊劍招術,運用呼吸吞吐催動劍勁與劍速。
故其發招,往往劍鋒未至,所生氣勁已先奪勢,此為“氣劍一如”的最高境界。
華山弟子全為出家的全真道士,通常自入門後,終身不出山門。
著名武技:飛仙九勢、大還劍、元亨劍法 ◇青城派◇ 東漢道人張陵(初代張天師)入四川青城山修道時,已有遺下“雌雄龍虎劍”及“降魔功”等奇功的傳說,可知青城武道源流極長。
目今之青城派,其曆代祖師可上溯三百餘年之久。
青城派武功經過多年提煉,漸漸專注研習劍術之道,拳術等法已經旁落到次要位置,因而亦有人直接稱青城派為“青城劍派”。
青城劍法入門講究快速準确,以攻止攻,搶險截擊;至大成後,則追求以無匹劍勢震懾對手,其招術反璞歸真,變化不繁。
青城劍獨步四川一省,故有“巴蜀無雙”的美稱。
著名武技:雌雄龍虎劍、水雲劍、風火劍 ◇崆峒派◇ 創派于甘肅平涼崆峒山,其源流極遠,秦漢古辭書《爾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記載。
今之崆峒派武道,為曆代入山修練之儒、釋、道三教人士的武術合流形成,并參詳西域外族武鬥的法門,于一百六十餘年前,由祖師飛雲子集大成,開山立派。
崆峒武術以繁雜見稱,刀槍劍棍拳腿等皆有習練,冷門及奇門兵器亦格外多,鈎、鏟、鞭、刺、鐵扇、飛爪、風火輪、判官筆等都收入。
其目的是要修練到随時手拿一物皆可為傷人之器;單一兵器能夠發揮異種的打法;器械法與拳法又可互換或夾雜運用,以混合變化的花法迷惑敵人,詭秘莫測。
著名武技:八大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