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周圍的“諸神”表示擔心,因為他們保護着皇帝。
在這種情況下,王臻建議在宮中舉行一次夜宴,麻痹皇帝周圍的“諸神”。
保護皇帝的“諸神”,可以被認為是大内侍衛的化身。
随後大将軍帶人手持兵器包圍了皇帝舉行夜宴的宮殿。
當那個怪人捧着金匕首一步步走向皇帝時,最緊張的部分開始了。
皇帝在金匕首寒光的照耀下,暈眩地被扶進西閣,門關上了,一片漆黑。
西閣内發生了什麼?所有最殘酷的場面,你都可以去想象了。
此次弑君事件不見于任何正史,隻見于本故事。
這再次印證了志怪筆記的史料價值。
故事叙述得不動聲色,但那種内在的緊張氣氛和壓抑感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故事中被殺害的皇帝,有人認為是唐憲宗,有人認為是唐憲宗之父即當時的太上皇唐順宗。
從文中交代的年代背景看,死者應是唐順宗。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去,正月二十六日,太子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随後任用王伾、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馬”革新朝政,但在宦官和另一派大臣的反對下,很快終止變法。
宦官俱文珍、劉光锜、薛盈珍逼迫唐順宗将皇位傳給太子李純即唐憲宗。
這是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四日的事。
兩個月後的十月發生了一個事件:一個叫羅令則的人秘密奔赴秦州,自稱得了太上皇順宗的密旨,要求隴西經略使劉澭起兵廢黜非正常即位的唐憲宗。
劉澭把事情捅到長安,羅令則被處決。
事件發生後太上皇順宗的處境立即危險起來。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八,憲宗突然告訴大臣們太上皇順宗病情未愈,第二天憲宗又向大臣宣布了一條消息:太上皇順宗病死了。
人們自然可以看出這是兇手玩的一個把戲。
太上皇順宗死于興慶宮,此宮在長安城東門春明門内側,但發喪儀式卻是在太極宮太極殿舉行的。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易地發喪的。
太上皇順宗被易地發喪,有可能暴露了一個問題,即他不是正月十九死的,而是在前一年十月羅令則事件發生後就已被殺。
安排易地發喪,隻是為了不叫人們看到其屍體。
這樣的推斷,與故事中所說的辛公平目擊“上仙”場面幾個月後,才聽到朝廷宣布皇帝駕崩的消息是切合的。
那麼,殺害太上皇順宗的是誰?應該是以俱文珍為首的扶植憲宗皇帝即位的宦官集團。
當年憲宗的太子之位,就是在他們的支持下戰勝有力的競争者而獲得的。
如果憲宗的帝位不穩,那麼他們也是危險的。
而太上皇順宗如果繼續存在,即使他身體羸弱,對他們也是一個威脅。
羅令則事件就是一個例子。
在這種情況下,宦官們決定處死太上皇順宗。
按《辛公平上仙》裡的暗示,順宗是被匕首刺死的。
誰是手刃順宗的兇手?故事中進獻匕首的身着奇異服裝的人以及大将軍和王臻的原型是誰?已無法判斷。
但當時專權的宦官俱文珍脫不了幹系。
同時可以認為,殺害順宗是在唐憲宗的默許下進行的。
而且,順宗之死首開宦官殺害皇帝後在當時不被追究的先例。
洪州高安縣尉辛公平、吉州廬陵縣尉成士廉,同居泗州下邳縣,于貞元末(原文作“元和”末,不正确)偕赴調集,乘雨入洛西榆林店。
掌店人甚貧,待賓之具莫不塵穢,獨一床似潔,而有一步客先憩于上矣。
主人率皆重車馬而輕徒步,辛、成之來也,乃遂步客于他床。
客倦起于床而回顧,公平謂主人曰:“客之賢不肖,不在車徒,安知步客非長者,以吾有一仆一馬而煩動乎?”因謂步客曰:“請公不起,仆就此憩矣。
”客曰:“不敢!”遂複就寝。
深夜,二人飲酒食肉,私曰:“我欽之之言,彼固德我,今或召之,未惡也。
”公平高聲曰:“有少酒肉,能否相從?”一召而來,乃綠衣吏也。
問其姓名,曰王臻,言辭亮達,辯不可及。
兩人益狎之。
酒闌,公平曰:“人皆曰天生萬物,唯我最靈。
儒書亦謂人為生靈。
來日所食,便不能知,此安得為靈乎?”臻曰:“步走能知之,夫人生一言一憩之會,無非前定,來日必食于礠澗王氏,緻飯蔬而多品;宿于新安趙氏,得肝羹耳。
臻以徒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