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荒郊凶迹

首頁
    在講述下面這個兇險的故事之前,先說說主人公僧人法長所在的龍門寺。

     龍門寺為唐朝名寺,位于洛陽郊區的龍門山上,林木幽深,自為勝境,一如唐朝詩人陸海在《題龍門寺》中所描述的:“窗燈林霭裡,聞磬水聲中。

    更與龍華會,爐煙滿夕風。

    ”另一位詩人姚合有詩《寄東都分司白賓客》,在這首贈白居易的詩中也提到龍門寺:“阙下高眠過十旬,南宮印绶乞離身。

    詩中得意應千首,海内嫌官隻一人。

    賓客分司真是隐,山泉繞宅豈辭貧。

    竹齋晚起多無事,唯到龍門寺裡頻!”在這裡,提到晚年閑居洛陽的白居易最愛遊覽龍門寺。

    事實也正是如此。

    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白居易與八位摯友結社于此(另說在香山寺),共明志趣,暇聚宴遊,被稱為“龍門九老”,又被稱為“香山九老”。

    他們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對人生的理解,對後世為官者乃至隐逸之士影響甚大。

    前推不到二十年,即唐敬宗寶曆年間(公元825年—827年),來自龍門寺的僧人法長,在他的老家鄭州原武縣遇到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天。

    在老家有些田産的法長,回家去收割莊稼。

    此夏幹燥無雨,當日傍晚,幹完活後,法長打發走了幫着收莊稼的雇工,自己一個人騎馬行進在唐朝的原野上。

    暮色四合,收割後荒涼的土地,寥廓肅殺。

    法長騎馬行于大野,走着走着,馬不動了,即使用鞭子抽,仍不邁步。

    法長感到十分奇怪。

    再看那馬,瞪着眼睛,向東凝視,似乎看到了什麼。

    此時明月已出,法長随之而望,見數百步外有一物,輪廓模糊,模樣不清,隻能大緻看到其顔色一如古樹,猛然朝這邊而來。

    法長驚懼,急忙掉轉馬頭,跑到路邊,于此潛伏下來,定睛觀看。

    及近些,再看那物,是一團詭異的氣體,有六七尺高,散發出魚腥之氣,同時還發出細微的聲音。

    那團氣體轉悠了一下,又猛地離去。

    法長好奇,策馬潛行,與其保持着數十步遠的距離。

     大約行了一裡多地,來到一個村子,那團氣體繞了幾圈,突然鑽進一戶人家。

    法長駐馬窺視,很快聽到那戶人家傳出呼聲:“車棚裡的牛快死了,快來看!”沒多長時間,又聽到院裡傳出聲音,說驢子突然倒地垂死。

    又過了一會兒,法長聽到哭聲從院裡傳來,随後出來一個仆傭模樣的人,法長裝作路過,問發生了什麼事,仆傭驚道:“我家主人有個十幾歲的孩子,剛才竟突然暴死!”話音未落,院中又傳來哭聲,間或不斷,直到夜半哭聲才漸漸少去。

    僧人法長見多識廣,但此異景還是平生第一次遇到。

    他牽着馬,如木石一般伫立在那戶人家外,一時間不知道該去哪裡。

    挨到天亮,法長将這一路所見告訴鄰居,大家圍在那戶人家的門口,議論不已。

    此時,那家的院子,靜寂無聲。

    人們在好奇的等待中感到事情不好,于是破門而入:見其家十幾口人皆橫屍于地…… 河南龍門寺僧法長者,鄭州原武人。

    寶曆中,嘗自龍門歸原武。

    家有田數頃,稔而未刈。

    一夕,因乘馬行田間,馬忽屹不前,雖鞭辄不動,唯瞪目東望,若有所見。

    時月明,随其望,數百步外有一物,如古木色,兀然而來。

    長懼,即回馬,走道左數十步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