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贝编:佛法记 鉴宝

首頁
    施舍為寺,即後來的保壽寺。

    據說,保壽寺建成之初,寺鐘鑄成,高力士在寺内設飯局慶賀,朝中大臣都來了,按照潛規則,大臣們不管是誰,隻要擊一下新鐘,就要現場施舍成百上千的銅錢。

    有大臣知道了高力士的小計,于是撞起那鐘沒完,以過手瘾,反正不管擊多少下都得扔下一堆錢呗。

    從這一點上看,高力士有點貪财。

     書中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該寺。

    唐朝中期,在河陽郡做文書工作的李涿,愛收藏古玩,曾居長安,與該寺僧人智增友善,而遊覽該寺,無意間在其倉庫的破甕裡發現一卷東西,上面滿是塵土。

    李涿仔細觀看,竟是一幅畫。

    他知道該畫不俗,定有來曆,于是用其他物件與看守倉庫的僧人宗牧交換,得該畫而去。

    裝裱之後,李涿帶該畫去拜訪大臣、書法家柳公權,後才知道那畫是盛唐時著名畫家張萱的《石橋圖》,可謂價值連城。

    當初,唐玄宗将其畫賜于高力士,因此留于寺中。

    李涿很是愉快,但高興了沒多長時間,就有官差找上門來: 官差:聽說你最近在保壽寺得到了一幅畫? 李涿:正是,你們是…… 官差:承認了就好,把畫交出來吧! 李涿:為嘛?我是收藏…… 官差:少廢話,我們是帶着聖旨來的。

     原來,那叫宗牧的僧人後來覺得不對勁,于是将事情報了官,說被換走的有可能是一幅皇家名畫,于是發生了上面的一幕。

    無論如何,這是令人憤怒的一幕。

    可憐的李涿不得不把心愛的畫交出來。

    而皇帝看到張萱的《石橋圖》後,也喜歡得不得了,把玩一番,叫人将其張挂于雲韶院。

    這是哪個皇帝,我們不太清楚,但可以介紹一下張萱。

    張是大唐開元年間著名的皇家宮廷畫師,以畫仕女畫著名,代表作有我們熟知的《搗練圖》和更為著名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同時,又擅長繪畫風景,《石橋圖》即是其代表作。

     上面說的是識寶的,但也有不識寶的。

    《酉陽雜俎》中還記載了另一個故事:平康坊有菩提寺,在宰相李林甫宅之西,李林甫每至生日,多請寺僧為之設齋。

    有僧曾為其頌經,得賞馬鞍一具,賣後得七萬錢。

    又有一僧,奔着賞物也去了,但李林甫隻給了他一朽釘般的物件,長約數寸。

    其僧歸來,很是失望,帶到長安西市,被一胡商發現,驚道:“你從哪得到的?我一定得買下,不還價!”僧人想了半天,說:“一千錢吧?當然,如果你覺得高,我們還可以商量。

    ”胡商笑:“不是呀!這樣吧,我給你五千錢!”僧人大喜,遂把那物件交給胡商,後者拿到手後,說:“此為佛之寶骨,價值一千萬錢。

    ”那自以為得了便宜的僧人,想必隻有愣神兒的份兒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