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六

首頁
    來阿阇梨者修行此三昧畫曼荼羅。

    此則前文世間成就品中所說前持誦時行者心上圓明字觀聲觀尊觀之後入出世行。

    次觀月輪中觀字輪之後次當觀佛。

    随其所欲白黃赤等坐起身印者即同此中如來發生偈力之所安立也。

    然第一壇中現曼荼羅。

    文雲。

    自臍以下是第三重。

    自臍以上至心是第二重大悲萬行。

    自心以上至咽是第一重金剛密慧。

    自咽以上至頂是中胎藏八葉果也。

    絣線文雲。

    從臍以下光明是第三重。

    自臍以上至咽光明為第二重。

    自咽以上至頂光明為第一重。

    其中胎藏即是自心八葉。

    今此中文同前現曼荼羅之文。

    此文亦雲。

    欲成就前字輪故入三昧。

    故知此三昧是能成就在前可修。

    彼四輪是所成就在後可修。

    前文亦雲。

    前持誦時本尊心上圓明。

    觀布真言輪流入自身。

    次觀種子。

    種子字中而現本尊。

    如是成已遍布字輪成持明體堪作事業。

    故知彼文本尊圓明。

    此文行者圓明。

    兩文互成。

    彼文可有行者圓明。

    此文可有本尊圓明。

    又此圓明但雲四重。

    不雲三部。

    而此字輪已布三部亦有四輪。

    例如下文。

    先成二界五輪。

    不雲三部五輪。

    次成三部五輪。

    亦有二界五輪(雲雲)。

     三者令依内證畫曼荼羅者。

     同品次雲。

    于是大日世尊複告持金剛有造曼荼羅聖尊分位種子标幟。

    汝當谛聽。

    吾今演說。

    秘密主言。

    如是世尊。

    願樂欲聞。

    時薄伽梵以偈頌曰。

     真言者圓壇先置于自體 自足而至臍成大金剛輪 從此而至心當思惟水輪 水輪上火輪火輪上風輪 次應念持地而圖衆形像 時執金剛亦知佛意現希有事。

    非無因緣。

    必将更說深秘之法。

    謂如上所說有所未了。

    遺阙者必将說之。

    希仰而住。

    故佛更告言。

    聖尊分位種子者。

    如上諸尊皆是如來内證之德。

    各表法界甚深之趣。

    如前所言。

    煩惱種子斷已生法界性種子。

    即是一切有情平等種子。

    即是如來一切智地之所生長。

    衆生若蒙安立如是種子即同如來之位。

    随彼四重位從佛出者即是佛之标幟。

    或從菩薩分位而出。

    或從二乘分位而出。

    或從天龍八部分位而出。

    當知階差各各不同。

    上來雖說曼荼羅法尚未說色及種子秘密之藏。

    故一心聽願佛演說。

    佛告意者凡阿阇梨欲建立大悲胎藏建立弟子時。

    當先住于瑜伽而觀自身。

    從臍以下當作金剛輪。

    其色黃而堅。

    次從臍以上至心當作水輪。

    其色白。

    次從心以上至咽當作火輪。

    其色赤。

    次從咽以上至頂當作風輪。

    其色黑。

    複次地輪正方。

    水輪圓。

    火輪三角。

    風輪半月輪形。

    最上虛空作一點具種種色。

    在于頂十字繼上置也。

    此是輪形正與身分相稱也。

    此五位者即是前說五字。

    方中置阿字。

    圓中置鍐字。

    三角中置覽字。

    半月中置憾字。

    點中置欠字。

    當更撿前卷中也(私雲。

    出前悉地出現品中)師既自觀其身。

    次第如是方色加持自身。

    并觀種子字已次觀壇地即翻倒置之。

    最上作金剛輪。

    金剛輪下作水輪。

    水輪下作火輪。

    火輪下作風輪。

    風輪下即空輪也。

    所以者何。

    以一切世界皆是五輪之所依持世界成時。

    先從空中而起風。

    風上起火。

    火上起水。

    水上起地。

    即是曼荼羅安立次第也。

    壞時地種先壞。

    乃至但有空在。

    即是師自加持次第也(更問之)今行人修道與此相類。

    最初發信心。

    次菩提心。

    次乃至大空也(更問)其阿阇梨既如是加持已即當安置諸尊。

    如其位次。

    一一以瑜伽觀之。

    如其方色形相于其心上置于圓明。

    圓明中有種子字。

    一一令明了無障能如是作者。

    即是法界胎藏曼荼羅分位。

    能令一切如來同共加持。

    一切尊等皆悉集會共加持行人建立弟子。

    畢竟不退菩提。

    不然虛費功力無益也。

    又此瑜伽之座其黃金剛方輪即是金剛之座也。

    方是息災。

    圓是增益。

    三角是降伏。

    半月是攝召。

    點是成辨一切事。

    此虛空輪用心念作之。

    不以形相故也。

    世界壞時亦先從風輪壞地而生于火。

    火竟次風(更問之)如是作五輪。

    當知上下皆有虛空輪也。

    以從空輪而生于風火水地。

    又從地輪漸上乃至于空故上下有空也。

    作曼荼羅時。

    師應自觀其身及地。

    又觀所度弟子亦當如是而安立之。

    準于師法若不如是不名如法也。

     私謂。

    檢前悉地出現品雲。

    爾時世尊。

    又複住于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說降伏四魔解脫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阿(去。

    急呼)味羅?欠。

     義釋雲。

    ●此五字即是降伏四魔真言句也。

    ●阿是行。

    所謂本不生行也。

    傍二點是淨除義。

    以此義能降伏四魔除一切苦。

    ●味是縛義。

    加上點是無縛三昧。

    即不思議解脫也。

    ●啰是淨六根義。

    淨故無塵。

    或說诃義(雲雲)●吽義如上已說之。

    ●佉義上有解處也。

    又?有三義。

    即如來三解脫也。

    修行除障故。

    而三解脫住大空。

    欠者大空。

    經文次有三種悉地。

    一以五字置身五處以為五壇。

    随觀五尊成五悉地。

    二以五字各為一身。

    成五悉地以利衆生。

    三以二字謂诃阿也。

    或以一字。

    謂阿字加持身心一月念持。

    初五壇中抄意言之。

    初阿字門先想八峰須彌山王。

    上想蓮華上有三股。

    其股向上。

    上想阿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