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持自身。
自臍以下作黃金剛以為方壇。
現菩提座中觀本尊。
或觀大日或金剛手。
若觀自在亦文殊等。
壇有内外。
内謂臍下。
外謂坐處。
如前無所不至壇中。
方金剛座是增益法。
次轉為阿(引)是攝召法。
次轉為暗是除障法。
行者于一月結金剛慧印。
二嚩字門。
兼三昧畫。
從臍以上為曼荼羅。
重圓猶如九重月輪在霏霧中。
中有白蓮。
上想嚩字。
色如雪等。
回作本尊。
作寂然像息災第一。
或長壽法。
或敬愛法。
若嚩安點除病等法。
三羅字門當心觀作三角火壇赤如烈火。
中觀●字。
轉成不動明王。
作寂然像非笑非瞋。
又雲。
先想不動明王。
于其心上作三角。
中有啰字回作不動明王。
是除障法亦息災法亦降伏法。
四诃字門。
并大空點。
先想本尊。
于其額上連眉觀置半月風形。
于中安字。
先想外作回作自身。
其半月有大威德像。
深玄忿形。
是風輪尊。
非降三世。
風性增益亦降。
魔法。
五佉字門。
于上加點。
壇無方圓半月等相。
虛空無相作種種色成就一切名種無量。
兼持慧刀印而護之。
(金剛地黃)(水地白)(火地赤)(風地黑)空無定形而現種種色(抄文)此文唯成自身五壇。
而無壇地五輪之文下壇成就。
持明禁戒品中六月六壇初四此中初四。
地水合為第五。
風火合為第六。
一一皆有成身成壇。
而非相重五輪之文。
又前悉地第二段中亦有五壇以成内身。
初三此中初三。
唯成全身為别。
啰嚩合為第四。
啰诃合為第五。
而非相重五輪之文。
今此品意先成自身五輪而用成劫五輪次第。
次成壇地而用壞劫五輪次第。
後成弟子。
亦同師法。
先觀輪形次置種子。
以為五法五根種子。
前布字中布師弟壇。
次三昧中行者圓明各安種子觀四重尊。
今五輪中自心圓明各置種子觀四重尊。
下真言王三部四輪三道真言唯成自身。
私詳道理三昧文雲。
若衆生蒙安立如是種子即同如來之位。
由此種子從法界生能生法界名法界生種種。
即是如來自性身也(雲雲)故知弟子心上圓明可安種子亦觀諸尊。
又三昧文佛生偈中諸佛三乘有情器界皆由阿字次弟而生(雲雲)故知彼中亦有器界上觀諸尊。
又五輪中前悉地品五輪本尊先想外作回作自身(雲雲)故知此中亦有壇上安置種子。
觀諸尊身回入自身心上圓明。
又弟子身雖無正文例同前後可有此義。
又真言王準下壇中以布自身壇上弟子(雲雲)此壇豈無以加壇弟。
若于此中不加壇弟。
何以圖尊各用别壇。
(雲雲)然前悉地品中五壇一一各有多法。
此中五壇各為一法。
彼是成就。
此即入修故無相違。
又供養法成地文中唯用三輪。
成身文中自有二文。
上文大日意支念誦中用心阿眼羅首暗頂欠。
下文大日具支念誦中用五字嚴身首暗眼啰。
成地文雲。
現前觀啰字具點廣嚴飾
先淨自心地複淨道場地
最初于下位思惟彼風輪
诃字所安住黑色炎流布
真言歸命唅次上安水輪
其色猶雪乳嚩字所安住
頗胝月電光真言歸命鍐
複于水輪上觀作金剛輪
想置本初字四方遍黃色
真言歸命阿
成身文雲。
如前轉阿字。
而成大日尊。
住本尊瑜伽。
加以五支字。
下體及臍上。
心頂與眉間。
運想而安立。
即同牟尼尊。
阿字遍金色。
用作金剛輪。
加持于下體。
說名瑜伽座。
鍐字素月光。
在于霧聚中。
加持自臍上。
是名大悲水。
囕字初日晖。
形赤在三角。
加持本心位。
是名智火光。
唅字劫災焰。
黑色在風輪。
加持白毫際。
說名自在力。
佉字及空點。
相成一切色。
加持在頂上。
故名為大空。
此五種真言心第二品中已說(又此五偈。
傳度者頗以經意足之使文句周備也)今雲。
此供養法第二品中唯有三字成器三輪。
經第三卷悉地出現品第六中說此五字真言。
又無畏本先用三三昧耶次以法界生印覽字以字燒字。
次以五字五印成身五輪。
後以普印說滿足句。
次用三三昧耶次以法界生印藍字以印燒地。
次念持地警覺地神。
次以五字成器五輪。
後滿足句加持五輪成器。
文雲。
次結三昧耶。
複入法界生。
薩埵被甲胄。
欲淨有情界。
以法界生印。
在心觀性慧。
體中有啰字。
遍自成智光。
三角生炎光。
燒藏大蘊等。
二羽金剛拳。
而舒于風輪。
名淨法界印。
真言歸命藍。
三稱舉印頂。
漸漸至于足。
是為淨心地。
故名字燒字。
次觀阿字輪。
色如黃金聚。
其相普方等。
名金剛地輪。
加持于下體。
(足臍)說名瑜伽座。
即金剛寶界。
真言歸命阿(引)印如金剛慧。
加持金剛座。
次觀金剛智。
能生于鍐字。
白色相圓明。
如月光九重。
在于輕霧中。
名為定水輪。
加持于臍輪。
故名大悲水。
真言歸命尾。
印與蓮華同。
得大悲三昧。
次觀大悲定。
能生于藍字。
色赤如日晖。
三角生威焰。
名為慧火輪。
加持在心位。
故稱慧大威。
真言歸命?。
印同大慧刀。
成實相火輪。
次觀自性慧。
能生于唅字。
形如半月輪。
青黑生威怒。
成解脫風輪。
加持在眉間。
故名解脫風。
真言歸命唅。
印同軌法輪。
成解脫風輪。
次觀解脫性。
體空含衆色。
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