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嫚儿的奇遇

首頁
    着兩行字,正款上祇一個“萬”和一個“方”字他認得,其餘諸字半筆不曉。

    可是無論如何,猜想這姓李的沒帶着槍,聽他說什麼“上海小東路”,那不是老漕幫祖宗家門的總堂口麼?這樣說起來,姓李的口稱“隻有一個人”可以救他的豈不就是老漕幫的總瓢把子萬硯方麼?轉念之間,邢福雙仍趴在地上探問道:“小的不知李爺您和萬老爺子是朋友,眞是有眼不識泰山、有眼不識泰——” “不不不!”李绶武不疑有它,徑。

    答道:“我同萬老爺子素昧平生,祇是有些消息想要奉達。

    既然今日撞上了你,權且托付了。

    你給送了這封書信,也就省得我跑一趟。

    不過萬老爺子是不世出的高明人物——你若是不能洗心革面,人家也未必肯安頓你。

    至于你說什麼九丈溝裡的物事,我可要不起;非徒要不起,我還有心把它給毀了,以免留在世上,便宜了雞鳴狗盜之輩,反而贻禍無窮。

    ” 邢福雙偷一轉賊棱棱的眼珠子,暗道:原來這小子也是為了那一堆佛頭來的,還說什麼要毀了它——如此大佳武術、你舍得麼?分明是要獨歩搶占、據為己有,還說得如此落落大方。

    再者,這小子既然與那老漕幫的總舵主素昧平生,又怎麼會有書信往還?這一點不探清楚,平白給當一回信差還算不了什麼;萬一遭他構陷,反而被萬硯方處置了,豈不冤枉?想到這兒,他故意口吐哀音,似哭似歎地說道:“李爺!您要是嫌厭小的貪生怕死,不能知過悔罪,何不就出手給小的一個痛艦快,怎麼還把小的往老虎嘴裡扔呢?” 李绶武一聽就明白過來、噴鼻子哼了聲,道:“李某行事做人,一向光明磊落,沒有坑誰害誰的本領。

    承你見告那一部武藏十要的下落,于我的武學硏究工作是極有幫助的,我怎麼還會害你?那信托付了你,就是君子胸襟、而非小人塊壘——你想嘛,我若在信上有些不利于你的言語,難道不怕你會在路上拆開看了?唉!小人就是小人,難矣哉!難矣哉!”說着又嗤了一鼻,搖起頭來。

    此時的李绶武年方弱冠、少更不事,哪裡曉得邢福雙一不識字、二有殺心,三來尤其在丐幫裡低微卑賤日久,又忽然成了“大俠團”中!名爪牙,其意氣風發,自然淩人得厲害,如今連連教這李绶武以鼻嗤之,更兼懊惱。

    于是緊了緊手中匕首,問道:“李爺果眞無意打殺小的?” 李绶武此際已然轉身沖嫚兒父女夫妻三人走去,一面道:“不要害怕,這些江湖中人也罷、官場中人也罷,祇知拿殺人見血來吓唬老百姓,不需理會它。

    我看這天氣,少時就有大雨,沖刷一陣,到雨過天青之際,這三具屍首早已漂到數十百裡之外了,你們擔不着什麼幹系。

    倒是那閑船,我有意租賃數日,去至九丈溝找一批硏究材料——” 他的話還沒說完,身後的邢福雙卻接着他自己的話茬兒暴喝了一聲:“那就讓小的伺候您李爺呗!”話到人到,一條身影似那搏兔之鷹、逐鹿之豹;在不及一眨眼間已欺近李绶武的後腰,雙拳一正一反、相互扣攢着的那柄匕首已然沖後心窩之處紮了去,祇在這電光石火之間——說也奇怪,這小人卻忽而像隻洩盡了氣的破皮囊般在半空之巾一萎、一窩巴,“叭哒”一聲俯面摔倒。

    李绶武扭臉詳觀,才發現這邢福雙後腦之上多出一隻黑洞洞的眼睛來;逆勢朝前望,但見先前那光頭孩兒手裡還搖轉着他那隻彈弓,道:“錯不了他也是拍花賊一夥兒的,趁大叔你沒留神就要動刀子。

    ”說着,迎身走上坡來,一徑走到嫚兒的娘面前,踮起腳尖,伸臂往上探,一探便抓住了嫚兒腳丫子,才溫聲哄道:“不怕不怕!拍花賊都死絕了,誰也不敢欺負你了。

    ”說完,低頭踹翻了邢福雙的屍身,自他懷中抽出原先那封書信,反手遞給了李绶武,道:“大叔!這信您還是自己送罷——他,是送不成的了。

    ” 李绶武接過信來,止不住滿頭滿腦的猶豫迷惑,暗想:這孩兒不過五、六歲年紀,卻有如此聰敏的資賦,高超的武功,難道也同九丈溝所藏者有些牽連?這麼一疑想,随口便問道:“承你這孩子救了咱大夥兒的性命,敢問你是——” “我是光頭大俠歐陽昆侖。

    ” 嫚兒看着這個光着頂腦袋,以大俠自稱的孩兒,也聽見身邊三個大人愉悅、歡快,帶點兒激賞也帶點兒調侃意味的笑聲;卻沒有人知道:她已經着實震撼着了。

    或者該這麼說:她恐怕比那光頭孩兒還要認眞相信那句話裡的形容詞:“光頭大俠”。

     對一個祇有三、四歲的小女娃兒來說,這半日來的奇險遭遇已經太多太多,而且多過于太多太多平凡的人。

    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日後她抛家棄親、跟一個從北京來的神秘拳師出走,從此再也沒見過故鄉和父母一眼的決絕行徑是不是同這一段奇遇有關?我們也永遠不會明白:等到中年之後的某個人生點上,她忽然開始不定時地發起一種罔顧現實、重返既往的精神性疾病的這件事又是否源于在這奇遇中受到了驚吓? 我們隻知道她的确會說故事——據她說:這些故事都是她親身經曆過的。

    每當她說起故事來的時候,我們也就知道:她正在發作着那奇怪的病症了。

    在那些故事裡面,祇有一個人物(或角色) 是有名有姓的,那就是歐陽昆侖。

    至于她自己,則是音義皆殘掩不全的“ㄇ——兒”;嫚兒,我們的彭師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