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逐利,殿轉販易,傷生浸廣。
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主慚謝。
又,嘗因侍坐,與皇後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乘以出入?”帝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飾金銀,力亦可辦;但念我為百姓守财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養為意,百姓何仰哉!”
三司言:“倉儲月給止及明年二月,請分屯田諸軍,盡率民船,以資江、淮漕運。
”帝大怒,召權判三司楚昭輔,切責之曰:“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
爾不素為計度,今倉儲垂盡,乃請分屯兵,括率民船,以給饋運,是可卒緻乎?且設爾何用?苟有所阙,必罪爾以謝衆!”昭輔懼罪,詣開封府見皇弟光義,乞于帝前解釋,稍寬其罪,使得盡力,光義許之。
昭輔出,光義問押牙永城陳從信,對曰:“從信嘗遊楚、泗間,見糧運停阻者,良由舟人乏食,日曆州縣勘給,故多凝滞。
若自起發即計日并支,往複皆然,可責其程限。
又,楚、泗間運米入船,至京師辇米入倉,宜宿備運卒,皆令即時出納。
如此,每運可減數十日。
楚、泗至京千裡,舊定八十日一運,一歲三運;今若去淹留之虛日,則歲可增一運矣。
又聞三司欲籍民船,若不許,則無以責辦。
若盡取用之,則冬中京師薪炭殆絕。
不若募其船之堅實者,令運糧,其損敗者,任民載樵薪,則公私俱濟。
今市中米貴,官乃定價鬥錢七十,商賈聞之,以其不獲利,無敢載至京師者,雖富人所儲,亦隐匿不粜,是以米益貴而民将餒殍也。
”光義然之,明日,具告,帝悉從其言。
由是事集,昭輔亦免責焉。
先是,大理正内黃李符知歸州,轉運司制置有不合理者,符即上言,帝嘉之。
秩滿歸阙,帝以京西諸州錢币不登,八月,癸巳,命符知京西南面轉運事,書“李符到處,似朕親行”八字賜之,令揭于大旗,常以自随。
符前後條奏便宜凡百馀條,其四十八事皆施行,著于令。
丙申,命同知廣州潘美、尹崇珂并兼嶺南轉運使,其元轉運使王明為副使,太子中允許九言為判官。
轉運判官,自九言始也。
九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樞密使李崇矩,與宰相趙普厚相交結,以其女妻普子承宗,帝聞之,不喜。
故事,宰相、樞密使候對長春殿,同止廬中,帝始令分異之。
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十年,崇矩知其險诐無行,待之漸薄。
伸怨恨,擊登聞鼓,告崇矩受太原人席羲叟黃金,私托翰林學士扈蒙與羲叟甲科,引軍器庫使範陽劉審瓊為證。
帝大怒,召審瓊诘問,審瓊具言其誣,帝怒稍解。
癸酉,崇矩罷為鎮國節度使,賜伸同進士出身,酸棗縣主簿。
後伸死,其母貧餓,詣崇矩子繼昌乞丐,家人競前诟逐,繼昌獨召見,與白金百兩,時稱繼昌長者。
戊寅,徙建甯留後楊重勳為保靜留後。
是月,禁玄象器物、天文、圖谶、七曜曆、太乙、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于私家,有者并送官。
冬,十月,丁亥朔,遼主如南京。
戊戌,诏:“邊遠官歲才三周,即與除代,所司專閱其籍,勿使踰時。
”
是月,運江、淮米十萬石至京師,皆汴、蔡兩河公私船所載也。
十一月,癸亥,禁釋、道私習天文、地理。
己巳,诏:“諸道舉人,自今并于本貫州府取解,不得更稱寄應。
”
庚辰,命參知政事薛居正、呂馀慶兼淮、湘、嶺、蜀轉運使。
诏翰林學士李昉及宗正丞洛陽趙孚等分撰嶽渎并曆代帝王廟碑,遣使刻石。
十二月,甲午,遼诏内外官上封事。
是歲,大饑。
初,帝問趙普曰:“儒臣有武幹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補阙辛仲甫對。
乃徙仲甫為西川兵馬都監。
于是召見,面試射,帝曰:“汝見王明乎?朕已用為刺史。
汝頗忠淳,若公勤不懈,不日亦當為牧伯也。
”仲甫頓首謝。
帝因謂趙普曰:“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幹事者百馀,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既而有司命仲甫檢視民田,帝曰:“此縣令職耳。
”即令吏部铨擇官代之。
仲甫在彭州日,州少種樹,暑無所休,仲甫課民栽柳蔭行路,郡人德之,名為“補阙柳”。
北漢始令民輸贍軍錢,文武官皆減俸,财用不給故也。
開寶六年遼保甯五年
春,正月,丙辰朔,置川蜀水陸轉運計度使。
甲子,遼特裡兖耶律休格伐黨項,破之,上其俘獲之數。
休格嘗從北府宰相蕭幹讨室韋、烏庫二部有功,至是複以績著。
北漢遣使貢于遼。
庚午,遼主禦五鳳樓觀燈。
己卯,以太子洗馬權知蓬州朱昂權知廣安軍。
會渠州妖賊李仙聚衆萬人,劫掠軍界,昂設策擒之,其連結者釋不問,蜀民遂安。
昂,長沙人也。
殿直傅廷翰為棣州兵馬都監,謀叛入遼,知州、右贊善大夫周渭擒之。
二月,丙戌,斬廷翰于京師。
丁亥,遼近侍實圖哩誤觸神纛,法當論死,遼主命杖而釋之。
丙申,運米二萬右赈曹州饑。
是月,高麗王王昭卒,子佃立。
三月,乙卯朔,房州言周鄭王殂。
帝素服發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