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進入見于崇德殿,禮遇優渥,賜錢千萬,白金萬兩,絹萬匹。
帝初即位,以少府監高保寅知懷州。
懷州故隸河陽,時趙普為節度使,保寅素與普有隙,事多為普所抑,保寅心不能平,手疏乞罷節鎮領支郡之制。
乃诏懷州直隸京師,長吏得自奏事。
于是虢州刺史許昌裔訴保平軍節度使杜審進阙失事。
诏左拾遺李瀚往察之。
瀚因言節鎮領支郡,多俾親吏掌其關市,頗不便于商賈,滞天下之貨,望不令有所統攝,以分方面之權。
帝納瀚言,戊辰,诏諸州并直屬京師。
天下節鎮,無複有領支郡者矣。
九月,辛卯,作崇聖殿。
吳越王俶入朝,先遣其子惟濬來貢。
壬辰,诏戶部郎中侯陟至泗州迎勞之,及惟濬至,賜赉無算。
唐天祐中,兵亂窘乏,始令以八十五錢為百;後唐天成中,又減五錢;漢乾祐初,複減三錢。
宋初,因漢制,其輸官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諸州私用,猶各随俗,至有以四十八錢為百者。
丁酉,诏所在悉以七十七錢為百,每千錢必及四斤半以上。
禁江南新小錢,民先有藏蓄者,悉令送官,官據銅給其直,私鑄者棄市。
癸卯,關南巡檢、應州觀察使李漢超卒。
帝甚悼之,廢朝,贈太尉、忠武節度使,遣中使護喪歸葬。
帝屬意戎事,每朝罷,親閱禁卒。
命築進武台于城南之楊村,癸亥,大閱,帝與文武大臣從官等登台而觀,命天武左廂都指揮使京兆崔翰分布士伍,南北綿亘二十裡,建五色旗以号令将卒,節其進退,每按旗指縱,則千乘萬騎,周旋如一,甲兵之盛,近代無比。
帝悅,即以金帶賜翰曰:“此朕藩邸時所服者也。
”
容州舊貢珠,太祖平劉鋹,诏發媚川都及禁民采珠。
至是複貢珠百斤,賜負擔者銀帶衣服。
丙辰,帝始狩于近郊,作詩賜群臣,令屬和。
國子監主簿郭忠恕,決杖配隸登州禁锢。
忠恕縱酒,肆言時政,頗有謗讟,帝怒,故有是谪。
忠恕行至臨邑卒。
丁巳。
吳越王遣使乞呼名,不允。
冬,十月,辛酉,命左衛大将軍李崇矩為邕、貴、浔、橫、欽、窦等州都巡檢使,未幾,徙瓊、崖、儋、萬。
麾下軍士鹹憚于從行,崇矩盡出器皿金帛凡直數百萬,悉分給之,衆乃感悅。
時黎賊擾動,崇矩悉至洞穴撫谕,以己财遺其酋長,衆皆懷附。
在嶺表及海上四五年,恬然不以炎荒嬰慮。
舊涉海者,多舣舟俟風,或旬馀,或彌月;崇矩往來皆一日而渡,未嘗留滞,從者亦皆無恙,人謂崇矩純德之報雲。
遼遣使來賀乾明節。
己巳,群臣請舉樂,表三上,從之。
壬申,女真遣使貢于遼。
是月,初榷酒酤。
十一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既。
遼司天奏日當食不虧。
庚寅,日南至,帝始受朝。
甲午,命監察禦史李濱、閣門祗候鄭偉為契丹正旦使。
己亥,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石守信罷節度,為守中書令、西京留守。
守信在西京,好營佛寺,驅督峻急而不給傭直,民甚苦之。
馬軍都指揮使黨進出為忠武節度使。
進掌禁衛凡十二年,徼巡京師闾巷,有蓄奇禽異獸者,進或見,必命左右取放之,罵曰:“買肉不供父母,反飼禽獸乎!”嘗為杜重威家奴,重威子孫貧賤,進分月奉錢給之,人亦以此稱焉。
戊戌,遼以吐谷渾叛入太原者四百馀戶,命招讨使喜衮索而還之。
癸卯,遼主祠木葉山。
十二月,丁巳朔,試諸州所送天文術士隸司天台,無取者黥配海島。
戊辰,遼主獵于近郊,以所獲祭天。
癸酉,诏定晉州礬法,私煮及私販易者罪有差。
辛己,高麗國王佃遣其子元輔來貢,賀登極。
壬午,遼遣太仆卿特爾格、禮賓副使王英來賀明年正旦。
靈州通遠軍界諸蕃族剽略官綱,诏知靈州、通遠軍使董遵誨讨之。
遵誨分将出兵,諸蕃族大懼,盡歸所掠,肉袒請罪,遵誨即慰撫之。
自是各謹封界,秋毫不敢犯。
帝命遵誨兼領靈州路巡檢,在通遠軍凡十四年。
是冬,北漢邊候言晉、潞、邢、洺、鎮、冀等州皆治戎器及攻城之具,又轉漕刍粟,北漢主甚恐。
太平興國三年遼保甯十年
春,正月,丙戌朔,不受朝,群臣詣閣賀。
北漢主遣其子續為質于遼,納重币以求援。
甲午,命绛州浚汾河。
京西轉運使程能獻議,請自南陽下向口置堰,回白河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達于京師,以通襄、潭之漕,帝壯其言而聽之。
戊戌,發兵役數萬,分遣使護其役,塹山堙谷,曆博望、羅渠、小祐山,凡百馀裡。
踰月,抵方城,地高,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