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

首頁
    至,又增役以緻水,然終不可通漕。

    會山水暴漲,石堰壞,河竟不克就。

     辛醜,浚廣濟、惠民河及蔡河,又治黃河堤。

    丁未,浚汴口。

     己酉,命瀚林學士李昉等修太祖實錄,直學士院湯悅等修江表事迹。

     癸醜,遼主如長泺。

    初,遼主知翰林學士室昉有理劇才,改南京副留守,決獄平允,人皆便之,累遷工部尚書、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至是拜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建隆初,三館所藏書僅一萬二千馀卷,及平諸國,盡收其圖籍,惟蜀、江南為多,凡得蜀書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馀卷,又下诏開獻書之路,于是三館篇帙大備。

    帝臨幸三館,惡其湫隘,顧左右曰:“此豈可蓄天下圖籍,延四方賢俊邪!”即诏有司度左升龍門東北,别建三館,其制皆親所規畫,輪奂壯麗,甲于内庭。

    二月,丙辰朔,賜名崇文院,盡遷舊館書以實之,正副本凡八萬卷。

     甲子,罷昌州七井虛額鹽。

    有司言昌州歲收虛額鹽萬八千五百馀斤,乃開寶中知州李佩掊斂以希課最,廢諸井薪錢,額外課民鬻鹽,民至破産不能償,多流入它郡,而積年之征不可免,诏悉除之。

     庚午,回鹘貢于遼。

     辛未,幸崇文院觀書,令親王、宰相檢閱向難。

    複召劉鋹、李煜縱觀,謂煜曰:“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中簡策,多卿舊物,近猶讀書否?”煜頓首謝。

    因賜飲中堂,盡醉而罷。

     以吳越王俶将至,癸酉,命四方館使梁迥往淮西迎勞之,旋遣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濬至宋州迎省。

     三月,乙酉朔,貝州清河民田祚十世同居,诏旌其門闾,複其家。

     庚寅,遼主緻祭于顯陵。

     癸卯,殿前都虞候、泰甯軍節度使李重勳卒。

    重勳與太祖同事周祖,謹厚無矯飾,太祖甚重之,故擢委兵柄,始終無易;贈侍中。

     己酉,吳越王俶入見于崇德殿,寵赉甚厚,即日,賜宴于長春殿,俶僚佐崔仁冀等皆預坐。

     以閑廄使、閣門祗候陳從信為左衛将軍,充樞密院承旨,翰林使程德元為東上閣門使兼翰林司公事,供奉官大名柴禹錫為翰林副使,清池弭德超為酒坊副使,皆以藩邸舊恩也。

     夏,四月,乙卯朔,召華山道士真源丁少微至阙。

    少微善服氣,年百馀歲,隐居華潼谷中,與同縣陳抟齊名。

    然少微專奉科儀,抟嗜酒放曠,雖居室密迩,未嘗往來。

    少微以金丹、巨勝、南芝、元芝等獻,帝留數月,遣還。

     己巳,女真遣使貢于遼。

     己卯,平海節度使陳洪進用幕僚南安劉昌言之計,上表獻所管漳、泉二州,得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

     癸未,以陳洪進為武甯節度使、同平章事。

    旋以洪進子文顯為通州團練使,仍知泉州;文顗為滁州刺史,仍知漳州。

     五月,乙酉朔,禦乾元殿受朝。

    诏敕漳、泉管内,給複一年。

     初,吳越王俶将入朝,盡辇其府實而行,踰巨萬計。

    俶意求反國,故厚其貢奉以悅朝廷。

    宰相盧多遜勸帝逐留俶不遣,凡三十馀請,不獲命。

    會陳洪進納士,俶恐懼,乃籍其國甲兵獻之,複上表,乞罷所封吳越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寝書诏不名之制,且求歸本道;不許。

    俶不知所為,崔仁冀曰:“朝廷意可知矣。

    大王不速納士,禍且至!”俶左右争言不可,仁冀厲聲曰:“今在人掌握中,去國千裡,惟有羽冀乃能飛去耳。

    ”俶遂決策,上表獻所管十三州,一軍。

    帝禦乾元殿受朝,如冬、正儀。

    俶朝退,将吏僚屬始知之,皆恸哭曰:“吾王不歸矣!”凡得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兵十一萬五千三十六。

     丙戌,命考功郎中範旻權知兩浙諸州事。

    旻初自淮南歸朝,帝謂曰:“江淮之間,辇運相繼,卿之功也。

    ”将用為翰林學士,盧多遜言杭州初複,非旻不可治,帝乃謂旻曰:“卿且為朕行,即當召卿矣。

    ”錢氏據兩浙逾八十年,外厚貢獻,内事奢僣,地狹民衆,賦斂苛暴,雞魚卵菜,纖悉收取,鬥升之逋,罪至鞭背,少者數十,多者至五百馀,訖于國除,民苦其政。

    旻即至,悉條奏,請蠲除之,诏從其請。

     丁亥,徙封錢俶為淮海國王;以其子惟濬為淮南節度使,惟治為鎮國節度使,孫承祐為泰甯節度使,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戊子,诏赦兩浙諸州,給複一年。

     壬寅,定難節度使李克叡卒,以其子繼筠襲職。

     遼主之在藩邸也,馬群侍中尼哩傾心結納,及即位,以翼戴功,累加守太尉。

    北漢主聞其見信任,遇生日必緻禮。

    尼哩素貪,與同列蕭阿布達并以賄聞。

    時人有氈裘,為枲耳子所著者,或戲曰:“或尼哩、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