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四十∷起旃蒙大淵獻正月,盡強圉赤奮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景祐二年遼重熙四年
春,正月,壬寅,徙江東轉運使蔣堂為淮南轉運使兼發動司事。
堂在淮南,歲薦部吏二百員,曰:“十得二三,亦足報國矣。
”
以度支判官、工部郎中許申為江南東路轉運使。
凡鑄銅錢,十分其劑,銅居六分,鉛錫居三分,皆有奇赢,此其大法也。
申在三司,乃建議以藥化鐵雜鑄,銅居三分,鐵居六分,費省而利厚。
朝廷從之,即诏申用其法鑄于京師。
然大率鑄錢雜鉛錫,則其液流速而易成;雜以鐵,則流澀而多不就,工人若之。
初命申鑄萬缗,逾月才得萬錢。
申自度言無效,乃求為江東轉運使,欲用其法鑄于江州,朝廷又從之。
诏申就江州鑄百萬缗,無漏其法。
中外知其非是,而執政主之,以為可行,然卒無成功。
先是鹽鐵副使任布,請鑄大錢一當十,而申欲以銅鐵雜鑄,朝廷下其議于三司。
程琳奏曰:“布請用大錢,是透民盜鑄而陷之罪。
唐第五琦嘗用此法,訖不可行。
申欲以銅鐵雜鑄,理恐難成,姑試之。
”申詐得售,蓋琳亦主其議故也。
天章閣待制孫祖德言:“僞銅,法所禁,而官自為之,是教民欺也。
”固争之,不從,遂出知衮州。
癸醜,置迩英、延義二閣,寫《尚書·無逸篇》于屏。
迩英在迎陽門之北,東向;延義在崇政殿之西,北向。
是日,禦延義閣,召輔臣觀盛度進讀《唐書》,賈昌朝講《春秋》。
既而曲宴崇政殿。
遼以奚六部太尉耶律罕璢為北面林牙。
罕璢性不苟合,為樞密使蕭諧哩所忌。
遼主初欲召用,諧哩言其目疾不能視,遂止。
至是召見,謂曰:“朕欲早用卿,聞有疾,故待之至今。
”罕璢對曰:“臣昔有目疾,才數月耳,然亦不至于昏。
第臣驽拙,不能事權貴,是以不獲早睹天顔。
非陛下聖察,則愚臣豈有今日邪!”诏進述懷詩,遼主嘉歎,方将大用,卒。
二月,燕肅等上考定樂器并見工人,戊午,禦延福宮臨閱,奏郊廟五十一曲。
因問李照:“樂何如?”照對:“樂音高二律,擊黃鐘則為仲呂,擊夾鐘則為夷則,是冬興夏令,春召秋氣。
蓋五代樂壞,王樸創意造律準,不合古法。
又,編鐘、镈鐘無大小、輕重、厚薄、長短之差,銅錫不精。
相傳以為唐舊鐘亦有樸所制者。
昔軒轅氏命伶倫截竹為律。
複令神瞽協其中聲,然後聲應鳳鳴,而管之參差亦如鳳翅,其樂傳之敻古,不刊之法也。
願聽臣依神瞽律法,試鑄編鐘一佺,可使度量權衡協和。
”诏許之,仍就錫慶院鑄。
庚申,太常博士、直史館宋祁上《大樂圖義》二卷。
帝未有儲嗣,取汝南郡王允讓子宗實入宮中,皇後拊鞠之,時生四年矣。
丁卯,知兖州範諷,責授武昌行軍司馬,廣東轉運使龐籍,降授太常博士、知臨江軍,光祿寺丞、館閣校勘宋城石延年落職,通判海州,仍下诏以諷罪申饬中外。
先是籍為禦史,數劾諷,宰相李迪右諷弗治,反左遷籍。
籍既罷,益追劾諷不置,且言諷放縱不拘禮法,苟釋不治,則敗亂風俗。
會諷亦請辨,乃诏即南京置獄,遣淮南轉運使黃總、提點河北刑獄張嵩訊之。
籍坐所劾諷有不如奏,法當免;諷當以贖論。
諷不待論報,擅還兖州。
呂夷簡疾諷詭激,且欲因諷以傾迪,故特寬籍而重貶諷,凡與諷善者皆黜削。
延年嘗上書請莊獻太後還政,諷任中丞,欲引延年為屬,延年力辭之,竟坐免。
人謂籍劾諷不置,實夷簡陰教之。
戊辰,工部尚書、平章事李迪,罷為刑部尚書、知亳州。
先是,帝禦延和殿,召呂夷簡、宋绶決範諷獄,以迪素黨諷,不召,迪惶恐還第,翼日,遂罷相。
然迪性淳直,實不察諷之多誕也。
以樞密使王曾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參知政事王随、樞密副使李谘并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宋绶為樞密副使,給事中蔡齊、翰林學士承旨盛度為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王德用、禦史中丞韓亻意并同知樞密院事。
己巳,改李迪知相州;庚午,複改授資政殿大學士,留京師,仍班三司使上。
庚辰,降李迪為太常卿、知密州。
始,迪再入相,自以受不世遇,知無不為。
及呂夷簡繼入中書,事頗專制,心忌迪,潛短之于帝,迪不悟。
既坐範諷姻黨罷政,怨夷簡,因奏夷簡私交荊王元俨,嘗為補門下僧惠清為守阙鑒義。
夷簡請辨,帝遣知制诰胥偃、度支副使張傳即訊,乃迪在中書時所行,夷簡以齋祠不預。
迪慚懼待罪,故貶。
然補惠清實夷簡意,迪但行文書,顧謂夷簡獨私荊王,蓋迪偶忘之。
它日,語人曰:“吾自以為宋璟,而以夷簡為姚崇,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以右谏議大夫、知天雄軍杜衍為禦史中丞。
衍奏:“中書、樞密,古之三事大臣,所謂坐而論道者也。
止隻日對前殿,何以盡天下之事!宜疊召見,賜坐便殿,以極獻替,月不過數四足矣。
若末節細務,有司之職耳。
陛下何必親決!”
先是遼主為太子時,納驸馬都尉蕭實哩之女為妃,及即位,立為後,未幾,以罪降為貴妃。
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