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政令平簡,民人熙洽,海内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得以器象求乎!就達其原,又當究今之所急者。
且西北二陲,久弛邊備,陛下與左右大臣宜先及之,緩茲求樂之議,移訪安邊之策,然後将王樸、逸、瑗、保信三法,别诏稽古之臣,取其中合典志者以備雅奏,固亦未晚。
”诏丁度等速詳定以聞。
九月,庚辰,幸睦親宅,宴宗室及從官。
己醜,出内藏庫缗錢五十萬,下河北轉運司市籴邊儲。
賜河南府新修太室書院名曰嵩陽書院。
辛卯,诏淮南轉運使歲一詣阙奏事。
先是罷發運使及歲入奏計,至是祠部郎中楊告領轉運使兼發運事,請複之。
壬辰,以阮逸為鎮安節度掌書記、知城父縣,故瑗試校書郎。
初,召逸、瑗作鐘磬律度,丁度等詳定,言案之與古多不合,帝猶推恩而遣之。
乙未,以崇政殿說書、國子監直講王宗道、國子監說書楊中和并為睦親宅講書,仍兼國子監講說。
睦親宅講書始此。
冬,十月,甲寅,新作朝集院成。
遼主自秋末獵黃華山,獲熊三十六。
是月,幸燕京,禦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試進士于廷,賜馮立、趙徽等四十九人及第,以立為右補阙,徽以下皆為太子中舍,賜绯衣、銀魚,遂大宴。
遼禦試進士自此始。
丞相張儉等又請幸禮部貢院,歡飲至暮而罷。
遼主甚重張儉,進見不名,賜詩褒美。
儉衣唯?帛,食不重味,月俸有馀,周給親舊。
方冬,奏事便殿,遼主見其衣袍弊惡,密令近侍以火夾穿孔記之,屢見不易。
遼主問其故,儉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時尚奢靡,故以此微諷逾之。
遼主憐其清貧,令恣取内府物,儉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見獎重。
儉有弟五人,遼主欲俱賜進士第,儉固辭。
十一月,戊寅,保慶太後楊氏崩。
始,帝起居飲食,後必與俱,擁祐勤備。
性慈讓,帝嘗召其侄永節、永德見禁中,欲授諸司副使,後辭曰:“小兒豈勝大恩!倘小官可也。
”乃并命為左右侍禁。
莊獻崩,後嗣享尊号,帝奉箋稱臣,後固辭。
又歲奉缗錢二萬助湯沐,後複辭,帝不從。
帝未有嗣,後從容勸帝選宗子養宮中,由是英宗自宮邸未龆龀養後所。
後無疾而終,殡于皇儀殿,敕知樞密院事王随為園陵監護使。
禮官請為後服緦麻,帝改用唐武宗服義安王太後故事,加服小功,以五日易月而除,不視前後殿朝凡八日,不朝前殿四日,禦素紗巾幞、淺黃袍、黑革帶,俟虞主祔奉慈廟,始服常服。
内出缗錢十萬佐園陵費,上谥曰莊惠,祝冊文并稱孝子嗣皇帝。
十二月,戊申,诏:“宣敕答刂子,非經通進、銀台司,毋得直下諸處。
”初,龍圖閣直學士李纮領銀台司,具言宣敕答刂子皆不經本司,封駁之職遂廢不舉,請用舊制申明之,故有是诏。
丙寅,戶部侍郎、知樞密院李谘卒。
帝幸其第臨奠,辍視朝一日,贈右仆射,谥憲成。
谘性明辨,周知世務,在樞密府,務革濫賞,其戎馬功簿之目,能悉數帝前,号為稱職。
丁卯,以同知樞密院事王德用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承旨、禮部侍郎章得象同知樞密院事。
得象為人莊重,楊億嘗稱為公輔器,或問之,答曰:“閩士多輕狹,而得象渾厚有容,此所以貴也。
”在翰林十二年,莊獻太後臨朝,宦官熾橫,太後每遣内侍至學士院,得象必正色嚴待之,或不交一言,議者為此稱焉。
趙元昊自制蕃書十二卷,國人紀事悉用蕃書,私改廣運三年為大慶元年。
再舉兵攻回纥瓜、沙肅三州,盡有河西故地。
将謀入寇,恐嘉勒斯赉拟其後,複舉兵攻蘭州諸羌,南侵至馬銜山,築城瓦川會,留兵鎮守,絕吐蕃與中國相通路。
折惟中卒,以其子繼宣權知府州事。
初,遼醫人鮮知切脈審藥,遼主命耶律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
景祐四年遼重熙六年
春,正月,戊寅,賜蔡州學田十頃。
壬午,诏均諸州解額。
甲午,内藏庫主者言:“歲斥缗錢六十萬以助三司,蓋始于天禧三年,時诏書切戒三司毋得複有假貸。
自明道二年距今才四年,而所貸錢帛凡九百十七萬二千有馀,請以天禧诏書申饬之。
”奏可。
二月,己酉,祔葬莊惠皇太後于永安陵之西北隅。
初,殿中侍禦史張奎請親祀高禖。
庚戌,禮院上其儀,诏從之。
己未,祔莊惠太後神主于奉慈廟。
乙醜,置赤帝像于宮中,以祈皇嗣。
丙寅,賜常州學田五頃。
三月,甲戌朔,置天章閣侍講,以賈昌朝、王宗道、趙希言、楊安國為之。
追複盧多遜為工部尚書,以其子察援赦自陳也。
戊寅,诏禮部貢舉。
遼以秦王蕭孝穆為北院樞密使,徙封吳王。
孝穆嘗語人曰:“樞密選賢而用,何事不濟!若自親煩碎,則大事凝滞矣。
”故其所薦拔,皆忠直之士。
然遼自蕭哈綽為樞密,以吏才進,其後轉相仿效,多不知大體。
孝穆乃歎曰:“不能移風易俗,臣子之道,固若是乎!”晉王蕭孝先出為南京留守。
蕭孝先失太後之援,居恒郁郁不樂。
丙申,内出莊惠太後閣金千馀